• 129阅读
  • 0回复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3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
江作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种种情况清楚地表明,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习不仅是读书,但读书无疑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应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进入21世纪,读书风气如何?人们恐怕已经看惯了这样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当晨曦初露,用朗朗书声去迎接朝阳的是孩子;当夜幕低垂,熬夜攻读的也是孩子。而许多成年人呢?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固然不必郑重其事地焚香夜读,但不少人包括某些干部是不是浑然不觉地把生命消磨于肥皂剧中、消磨于麻将桌前,或者在吆五喝六的酒话中排遣那本来并不多余的时间?
  当今时代,有一个较之古代更加严峻的事实,即,稍不注意学习,就更容易陷入落伍的境地。不是吗?过去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至少能管个几年,而现在的大学生谁敢夸此海口?
  不妨说,在这个追求看图和上网的年代,潜心读书仍然是与时俱进的追求。当你神情专注,把目光拂过书本,不仅会有一种踏实感,也会感到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去遨游寰宇;当凝聚双眸,投射求索的视线于页面,会感到一种沐浴智慧洗礼的精神慰藉。静到极致处的阅读,也是思绪万千的翻腾之际、心声萌动的奏鸣之时。天籁之声,生命之曲,只有在专心于阅读之中,闻听得真真切切。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历史伟人,而且也是读书的模范。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还是在戎马倥偬的战斗中,孙先生都保持着手不释卷的习惯。他说:“我一生之嗜好,除了革命,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由此,我们方能明白,他在《建国方略》中从东方大港到三峡大坝等宏伟构想,是取群书之精华、融众家之所长、激独有之想象的结晶。
  一切创新都离不开继承。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成就斐然,当人们赞叹他的聪颖和智慧之时,他却说:“从一开始工作,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显然,阅读是最基本、最管用的知识积聚的途径。可以这样说,只有像巴甫洛夫那样阅读和积累,说话办事方能出之有据、思之有成、破壁有时。
  不读书的生活、懒洋洋的日子,在轻轻巧巧之中,在散散漫漫之间,忽隐忽现的是生命的寥落和空虚;而在紧紧张张的工作之隙,捧起书本,潜心阅读之时,就实实在在地打开了一汪泉眼,袅袅娜娜地导出了一条溪流,把心田浇灌出青翠的春意。
  有一篇文章说得好,学习型社会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成长、成功、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要么选择学习,要么选择落伍。创建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职责。也许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我们必须学会学习。
  这个见解很值得我们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