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果真是“泰坦尼克”号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4
第3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果真是“泰坦尼克”号吗?
  吕鸿
  不久前,德国《明镜》周刊电子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人口学家警告(德国将陷入)15年的经济萧条》,并配发了一张耐人寻味的图片:“泰坦尼克”号已倾斜,船头翘起,船尾入水,不远处少量小船上的逃生者惊恐万状地看着这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轮缓缓沉没,图片说明是:“肯定走向灾难吗?德国为变革而竭尽全力——专家如此预测。但迄今大多数政治家和德国公民也许并不明白,什么正在向他们走来?”
  凡是看过巨片《“泰坦尼克”号》的人大都不会忘记,这幅画面是该片的经典画面之一,而用这幅画面来描绘当今德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编辑之构思倒也用心良苦、巧妙形象,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持诸如“德国难逃日本厄运,经济步入衰退边缘”、“德国是欧洲的‘日本’”等观点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那么,德国这艘“巨轮”果真会步日本后尘,成为“泰坦尼克”号沉船吗?
  《明镜》周刊电子版的这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德国一位著名人口学家赫尔维希·比尔克教授的观点,他的观点深中德国经济之肯綮,不乏真知灼见。例如,比尔克认为,除了出口因素和技术革新因素外,几乎所有推动德国经济前进的动力因素已丧失殆尽:劳动因素——德国人工作时间短、假期长;资本因素——在德国投资成本高,不仅吸引不了外资,而且本来在德国的外资和本国资本也纷纷外逃;个人消费因素———德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保障支出膨胀,达到了政府预算支出的近一半,政府不堪重负,为了给经济减压,政府向福利制度开刀,并涉及德国人极为敏感的养老金保险,造成德国人对退休后的生活忧心忡忡,于是多存钱、少花钱,导致整个德国社会消费乏力;就业因素———德国失业大军一直维持在400万人上下,失业率为10%左右,成为严重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痼疾”;技术革新因素——一方面,技术革新当然是促进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德国经济中独特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作岗位被机器所替代,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比尔克大胆预测,未来10到15年内德国经济年增长率最多只有1%到1.5%。
  比尔克的分析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德国学者对当今德国经济的看法,但这种看法似乎消极有余,而忽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积极因素:
  首先是欧洲统一大市场因素。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国家走进了一个共同的大市场中。按照普通的经济理论,当一个市场拥有超过1亿人口时,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进行内部循环的大市场。随着明年欧盟扩大到25国,一个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拥有4.5亿人口的“欧元区”大市场呼之欲出。看德国经济,其本身情况固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将其置于整个欧洲统一大市场中进行分析更为重要。说德国市场,它在狭义上仍局限于德国这个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地域,而在广义上这个市场已延伸到了整个欧盟,这是德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的共识。所以说,和日本这个较为狭小的市场相比,在欧盟这个巨大的内部市场中,德国经济还有不少回旋的余地。
  其次是金融因素。众所周知,日本经济近年来持续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泡沫经济,股市一落千丈,银行呆账现象严重,金融业遭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而受全球众多网络股破灭的影响,德国股市也遭受打击,缩水不少,但其程度远不如日本那样严重,无伤德国金融业之根基,也就是说没有出现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德国金融业尚属健康。
  况且,德国政府和经济界都或多或少地开出了不少“药方”,以解决德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这些“药方”包括大力削减政府财政支出、鼓励企业实行较为灵活的工作时间、给德国经济需要的外来人员发放“绿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行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当然,德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步履缓慢,成效尚未显现出来。甚至,不少已经习惯于高福利制度的德国人不愿意改革,因为改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但谁都明白,不改不行。有这样的意识,世人不应低估德国人最终改革的成功率。
  如此看来,虽然德国经济这艘“巨轮”确实出现“倾斜”,但预测德国正在成为欧洲的日本、会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沉没下去等观点,似乎言之过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