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莫把平常当非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4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莫把平常当非常
  杨禹
  近日有消息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地企业“减轻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完成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正摩拳擦掌,动用行政权力为本地企业调配各种生产经营资源。一些地方,至今仍在执行非典时期紧急颁布的某些特殊政策,比如强化管制市场秩序,某些在危机状态下被扩大了的政府定价范围,至今仍没有适时地归位等。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汲取了非典中的教训”,直接插手本地企业库存量的制定,要求企业今后一律按照“防范危机”的统一要求,建立“由政府确定规模”的原材料或产成品库存。
  非典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对此,老百姓满意,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赞扬。非典时期政府作为的密度和强度,确实比平时增强了很多。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在非常时期里政府“强化了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也使公共服务更显现化”。这当然是正确的选择。
  身处危机之中,政府必然是“强悍”的。但政府再“强悍”,其行为也有一条边界。这个边界可能因为危机的出现而有适度的移动,但这种移动应当是理性的、可控制的,在危机结束后能迅速还原的。一句话,危机之中,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没有危机的时候,政府更不能“包打天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进与退,已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能简单地以政府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现代的政府要时刻懂得归其位、司其职。如果越了界,即便出于好心,也是违反了规矩。像那些仍停留在非典时期里的“强悍”角色中不能自拔的政府管理者,人家企业领不领你的情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可能因为这些越界行为而遭到破坏。现代政府的服务,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服务不到点儿上恐怕更不行。
  政府应当管公共物品的生产、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久前,国家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给予了免税和贴息的政策。这种运用财政政策进行的宏观调控体现了政府行为的成熟。因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企业身上,也在消费者手中,而不在政府的直接给予和干预。像本文开头所举的那些事例,则是过于强化了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挤占了市场行为的位置。真理往前多走了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所以,非典过后,遇到困难的企业可以享受更充分的、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但不能指望靠政府的“包打天下”来恢复自己的生机;各级政府也不要因为经历了危机中必需的“强悍”之后,对自己“包打天下”产生某种不恰当的期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