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农民们“自己的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06
第2版()
专栏:

农民们“自己的工厂”
本报记者 乔雨舟
华北地区的农民,把北京农业机械厂称为“我们的工厂”或“自己的工厂”,时常关心它。
六年前,这个工厂刚刚从废墟上恢复起来的时候,只有几幢孤零零的厂房,六十几个工人和几十部陈旧的机器。工厂的四周是杂草、坟场和沼地。现在,一栋栋灰色的高大的厂房已经建立起来。同一九四九年比较,厂房面积扩大了八倍,职工人数增加了二十四倍。这几年,他们给农民生产了五十多万部新式农具。一九四九年他们只生产了九百部步犁,今年三月到十月,双轮双铧犁一个车间就生产了两万六千多部新标准的双轮双铧犁。
为了给农民兄弟生产更多更好的新式农具,几年来,技术人员和工人走过华北、东北、西北、中南等区的许多农村。他们根据农民的要求,设计和试制成功了十六种新式农具。这些农具包括五、七、八、十吋步犁、双轮双铧犁、轻便三齿耘锄、摇臂式收割机等马拉农具,玉米脱粒机、铡草机、水车、水泵等。这些新式农具使用起来轻便,效率高。农民们亲切地把这个厂生产的新式步犁叫作“北京红犁”。用摇臂式收割机,每部每天可以割小麦七十到八十亩,比用镰刀收割的效率约提高二十倍,而且割得整齐干净,成本也较人力收割低一半多。前些天,河北省昌黎县罗家营村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把今年用双轮双铧犁耕地增产的账算了一下:在双轮双铧犁耕过的地上种的五十亩高粱,平均每亩地的产量是一百四十斤,比用旧犁耕的增产二十斤;在双轮双铧犁耕过的地上种了八十亩粳稻,平均每亩地的产量是二百一十斤,比用旧犁耕的增产三十斤;在双轮双铧犁耕过的地上种了一百五十亩白牙玉米,平均每亩地的产量是二百二十斤,比用旧犁耕的增产四十斤。就这三项共增产了九千四百斤粮食。此外,他们还在双轮双铧犁耕过的地上种了一些花生,估计也可以增产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由于用双轮双铧犁能大量增产,农民们都很感激工人老大哥的帮助,许多合作社都增添了双轮双铧犁,准备迎接明年的增产。不久以前,有两个农民还特地从八十里外的农村到厂里来,买回了他们喜爱的农具和零件。
农民也非常关心这个工厂的生产,经常给工厂写信,提出改进农具的意见。王万钧工程师告诉我,工厂现在生产犁镜用的铁模,就是根据农民的意见做的。他说,以前工厂做犁镜用的是沙模,农民们来信说,这种犁在黏性土壤上耕地的时候粘土,要求改进。于是,工厂就把制造犁镜用的沙模改成了铁模。后来,还派了技术人员和工人到山西阳城研究了白沙犁的做法,进一步提高了犁镜的铸造质量。这样做出的犁光滑、不粘土,农民爱用。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推广到好多农具制造厂去了。
为了使更多的农民兄弟能够用上新式农具,工人在努力减低产品的成本。几年来,这个厂已经八次减低了农具的售价。最近一次,双轮双铧犁的价格就降低了百分之四十,质量却比以前提高了。
十月,当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党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传到这个工厂的时候,工人都决心进一步努力,来支援农民兄弟走合作化的道路。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今年第四季度在原来增产任务的基础上,再多生产六千部双轮双铧犁,七万个钢犁铧和七万片犁镜,并且保证生产每部犁的工时要从九月份的九小时降低到八小时,成本也要比计划再降低百分之八。
以前,有些工人只愿做整件工作,不愿做零星活,不愿帮总装工段的忙,使许多零件做好以后不能马上装成成部的双轮双铧犁。工人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报告,觉得早一天装好一部犁,就可以早一点把它送到农民兄弟手里,于是都愿帮总装工段的忙了。管理总装调度方面的车间调度员刘海滨高兴地告诉人们说:“毛主席说了话,连我做调度工作的都好搞了!”
在工人们热情的劳动下,这些天来,新的生产纪录不断地从各个车间传来。从十月二十日到三十日的十天中,在双轮双铧犁车间里就出现了十二件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十月二十二日,青年团员邹本国在车“轴套”的时候创造了二百六十一个的新纪录(定额一百七十个)。接着,二十七日,青年团员王志刚在做“沟轮轴”挑扣的时候,也创造了三百二十个的纪录(定额是一百五十个)。手锻组五个人,以前每班弯出来的“沟轮轴”只二百个左右。最近,他们改进了工具,十月二十六日把产量提高到七百零九个。在刨钢犁铧小组里,按照定额,每人每天刨五百八十片,现在都超过了定额一倍以上。刘印棠老师傅在十月六日、十五日、二十七日曾一连几次创造了全组的最高纪录,十一月九日他又创造了刨一千三百多片的更高纪录。在包装组,八个人的日产量也由以前的一百六十多部提高到二百部以上了。
两三个月前,这个厂的领导工作人员还在考虑今年第四季度是减产还是增产,双轮双铧犁是否过多了等问题。读了毛主席的报告以后,他们的思想明确了:不仅今年第四季度要增产,并且计划明年在现有人力和设备的基础上,比今年多生产百分之七十五的双轮双铧犁。此外,他们还准备从明年起生产成批的“C—六号”联合收割机,供应国营农场和少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需要。这个厂制成的我国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已在七月间参加了国营通北农场的麦收工作,经过一千八百多亩麦收试验,证明质量达到使用标准。几天前,当我访问这个厂的时候,第二台联合收割机也快安装好了。在农业合作化道路上的农民们,将永远得到工人兄弟的支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