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文明社区漾温馨——武汉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6
第4版(要闻)
专栏:

文明社区漾温馨
——武汉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龚达发 杜若原 胡果
  5月15日,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兴致勃勃走进远近闻名的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宜人的环境、良好的治安、和谐的人际关系令他感慨不已:“这么好的管理、这样好的人文环境、这么多的关爱,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社区。”
  百步一亭,温馨家园。深入三镇社区街道采访,绿荫处处、新风拂面、温馨萦绕。
  社区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创新体制,让城市管理、社会服务贴近社区、贴近居民
  以“市民—家庭—门栋—社区—城区”为主线展开的文明社区创建,是武汉市城市文明创建的一大亮点。
  早在1992年,武汉市就提出“治城育人”口号,把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融入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改革城市基层体制”的决定,着力构建“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格局,理顺居委会与政府的关系。按照现代社区构建的基本要素和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政府服务的原则,把全市1936个居委会逐步整合、调整为883个社区居委会,成功搭建起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平台。新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由居民民主选举,市、区政府把人权、财权及不合理事务拒绝权等还给社区,使居委会由上级机关的“腿”真正成了为居民办事的自治组织。
  从江汉区“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居民自愿参与”的“江汉模式”,到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武汉经验”,武汉市社区制度改革受到全国关注。
  去年9月,武汉市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创造的“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管理体制,促成了开发、管理、服务环节的良性循环与无缝对接。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开发公司为主体,负责社区的开发、环境建设、公益性投资;以物业公司为主体,融商业性服务、家政服务和公益性服务为一体。社区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拉动力。
  百步亭社区没有传统的政府管理机构,没有公务员。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按照居民的意愿办好居民的事情。社区自治唤醒了居民的家园意识、主人翁意识。268人的门栋信息员、1200人的社区监督员、300人的护绿队全部是志愿者组成。
  以百步亭、常青花园等全国著名的文明社区为标准,2002年10月,武汉市全面启动了社区建设“883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中心城区883个社区的文明创建,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做到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社会服务“四到”社区,为市民创造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功能齐全的服务环境。今年,全市投入“883计划”的首批资金就达1亿元!
  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社区党组织是居民的主心骨,有了党组织,困难群体才有温馨的家
  今年4月3日,一场倾盆大雨使常青花园4户居民严重渍水。正当居民束手无策的时候,社区“吴天祥小组”的共产党员不约而同冲进受灾居民家,冒雨疏管道排渍水。受灾居民含泪念叨:“共产党员好!”
  在百步亭花园社区,2335名党员全部编入社区党的组织,形成了包括门栋党小组、楼区党支部、社区党委的党组织体系,党员在社区时时生活在党的组织中。社区党委成员“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居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大的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劳教劳改回归人员、孤寡老人必访。党组织在居民中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在防非典斗争中,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党组织靠前指挥,建立起严密的防控体系,“群防群控、管到门栋”的经验,成为武汉乃至全省战胜非典的一大法宝。
  一个党员一面旗。几年来,武汉市通过“放大”吴天祥这个典型,由吴天祥到“吴天祥小组”,由1个人“裂变”成5000多个群体、7万余人的“方阵”,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扶贫济困。
  常青花园,有15个“吴天祥小组”带领900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社区,为民排忧解难。今年初,在社区内开设医院的台湾业主俞先生找到社区党委,要求将医院中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支部和“吴天祥小组”:“我也要为社区文明创建做点事!”
  发展社区党组织要求党员做好“一二三四”:一亮身份,牢记宗旨,接受居民监督;二结对子,党员与贫困户结对相帮;带三张卡片,党员联系卡、服务信息卡、活动反馈卡;开展四项活动,管一片绿地、关照一个门栋、做一件好事、交一个穷朋友。社区居民李和顺曾因失足服刑。出狱后,个人失业,家庭失和,诸多不顺、满腹怨气。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德荣四处奔走,硬是帮他解决了10年未解决的户口问题,又为他办了最低生活保障。李和顺说:“是党和社区救了我,救了我一家。”如今,他也加入到社区守护人行列,搞卫生、保安全,忙得不亦乐乎。
  发展社区居民楚清琦48岁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上有体弱多病的公婆,下有正待高考的儿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楚清琦痛不欲生。她准备卖掉房子,让儿子辍学打工。社区党委书记来到她家,斩钉截铁地说:“房子不能卖,孩子也要读大学。社区不能让一个家庭没饭吃,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儿子顺利考上了大学,社区教育援助会每年为他提供4000元学费。楚清琦一家重新振作起来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武汉社区承担起安置再就业的重任。一些下岗职工多的社区,开发商主动拿出商业门面,“只租不售”,解决居民就业;腾出社区环保、家政、保安、物业等岗位,尽可能安置特困下岗职工。去年10月以来,全市各社区直接安置24000多人就业,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同住一个社区,同享一片绿荫。社区党组织牵线搭桥,鼓励富裕家庭聘用本社区特困户做家政,开展“感情就业”,解决了困难户的生计,也加深了邻里间的感情。
  市民购新房打听:“你们这里是不是文明社区?”创造美好环境的过程,也塑造着每一个人
  2001年,一个春风拂面的周末,百步亭社区800多居民集体游东湖,离开时,没有留下一片纸屑。一位长沙游客好奇地“跟踪”观察,由衷赞叹:“想不到武汉市民的素质这么高!”
  国务院信访局局长周占顺在某社区监控室考察。忽然,屏幕上出现一位老人,弯腰拾起一个烟头,扔进路边垃圾箱。周局长感叹,社区的环境美,人的行为更美。
  武汉南湖中央花园的业主入住,都会得到一本印制精美的《现代人居》手册,各项服务一目了然。于细微处见真情。目前,武汉市共建成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126个,覆盖了中心城区90%以上的街道,形成了福利救助、就业保障、拥军优属、助残康复、医疗保健、托老托幼、家政服务、信息中介8大系列、50多个项目的服务体系。
  家园温馨人不老。南湖花园的毛女士给我们展示了她一周的“功课表”:星期一跳舞、星期二唱歌、星期三时装表演……“我现在比退休前还忙咧!”60多岁的人神采飞扬。常青花园社区斥资5800万元,建起了从幼儿教育到老年大学的教育体系。老年大学有17个专业、583名学员。目前,武汉市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星光计划”已完成首批项目的98%,70%的社区为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1300多个社区秧歌队、京剧表演队、舞蹈队、合唱团,在给市民带来欢乐的同时,陶冶着每个人的情操和品味。
  几年前,一位市民在网上给市长发“帖子”:百步亭在武汉,但武汉不能只有一个百步亭。今天,常青花园、常二社区、青山121社区、发展社区、香江新村……文明社区如雨后春笋,一半以上的武汉市民生活在文明社区里。如今,武汉市民购新房,看了房型看环境,最后还要问一句“你们这里是不是文明社区?”文明社区,成为市民的追求和向往。
  常抓不懈的文明创建,为社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江岸区“革命英烈凭吊周”16年坚持不辍;洪山区居民“百千万读书工程”历久不衰;江汉区“金桥书评”常办常新……
  “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风气在创建中好转,精神在创建中升华。地处闹市、流动人口众多的民意街创出“民意无盗”奇迹,研讨会开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百步亭社区5年没有一户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偷,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起交通肇事,没有一桩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处黄赌毒,没有一件越级上访,没有一起火灾,没有一名“法轮功”习练者。百步亭居民说,我们的社区,是“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
  祝福武汉,绿荫满城、温馨常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