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抢手生”是怎样培养的——访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7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抢手生”是怎样培养的
——访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王罗文
  近年来,以3万名在校生的规模名列全国民办高校榜首的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生就业一直“抢手”。今年,各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而西译的就业状况仍比较好。笔者日前从就业问题切入,就民办高校办学的理念采访了该院院长丁祖诒教授。
  问:听说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在就业方面很“抢手”,跟公办院校学生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这样吗?
  丁祖诒:这确实是我们翻译学院的一大亮点。我院毕业生就业有几大特点:一是连续15年就业率高达98%;二是毕业生就业往往是三资企业上门索聘,基本上做到了“足不出户”;三是基本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四是年薪5万以上甚至几十万者不乏其人。去年,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专程来我院参观并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意向,其中一名在校生意向年薪高达40万元,轰动全国。这当然只能说是特例,不能代表整体。今年3月北京83家大型企业又到我院举行专场招聘,先后已有200多人赴京就职。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已毕业就业的2600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处于“白领”地位。早几年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已成为部门经理或者经理助理,部分学生还自己创业当了总经理、董事长。此外,西译的毕业生还因其“双专业复合实用型”并突出外语实用能力的优势以及立足外企的近水楼台,被单位送出深造、被派驻国外或自费留学者屡见不鲜,数量多达2000人。有数百名专科毕业生先后被国内众多名牌大学破格录为研究生!
  问:为什么西安翻译学院能在全国独树一帜,其中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丁祖诒:首先应归功于西安的公办高校实力雄厚,位居全国第三。以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为首的数十所著名公办大学给民办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文氛围。如果没有那么多名牌公办大学提供如此多的资源,西安的民办大学还能出什么“彩”呢?
  西安翻译学院正是因为沐浴在这样一个有深厚积淀的人文氛围中,才会如此婀娜多姿!否则全国的高考落榜生不朝经济发达的南方跑,跑到黄土地上的西安来干什么?跑到西译来干什么?“要学习,到陕西;要成材,到西译。”这是家长们说的。
  问:西译学生就业率较高肯定与你们的办学特色有关。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丁祖诒:主要在专业设置上可供大家借鉴:首先,我们独创并成功实践了一个“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培养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学生能在4年里学到两个完整的专业,加上办公自动化、网络知识、外贸函电、
  WTO专业证书、礼宾礼仪、书法甚至小轿车驾驶等多项现代化技能,使得我们每一个毕业生几乎都成了多面手。既然是多面手,他们的就业前景就高出一筹。就业出路好了,招生自然就会火爆。
  举例来说,新加坡银行系统来西安搞劳务索要30名银行职员,纯外语院校的学生没有金融知识,财经院校的学生又多为“哑巴英语”,翻译学院的学生既会一口流利的外语,又毕业于我院英语系国际会计专业,他们会用计算机,会开小轿车,结果以月薪7000元一下子要走了我们30个毕业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学院“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用我们话讲就是把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而不是中饱私囊。我们不可能设想哪一位家长甘心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一个学商办的学校!
  问:多年前您就说要创办“东方哈佛”,不少人都说您说大话。现在您还坚持这个目标吗?
  丁祖诒:创“东方哈佛”只是一个理想,从实力来讲现在还谈不上。我们同名牌公办大学相比层次相对较低,因为中国民办大学历史才有20年,而公办大学很多已经是百年老校,加之国家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所以中国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相比总体处于萌芽状态。但这并不等于民办大学的“佼佼者”不能和普通公办大学相提并论。我敢说,西安翻译学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超过一般公办专科院校或成人高校的水平。我们现在还想与一批公办大学的二本院校进行较量。我讲的较量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较量。我们的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室群和公寓的数字化程度等硬件绝不比公办的差。
  问题在于软件,应该说目前这还是民办大学的软肋,尤其是专职师资和科研。目前民办大学师资主体仍然以专职教师为主导,以兼职教授为主体的格局。但是随着我国公办院校对60岁的教授“一刀切”,就客观上形成了民办大学取之不竭的师资来源。此外,随着民办大学经济实力的增强,民办大学有能力聘来一批有名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问:一般来说,民办高校招生除“计划内”要求高考上线外,对计划外的“自考”和“学历文凭考试”几乎都是“来者不拒”或“宽进严出”,为什么西安翻译学院计划外也要求高考“上线”呢?
  丁祖诒:我院以“严进严出”取代对计划外生源的“宽进严出”或“来者不拒”,将报考我院计划外本科的资格提高到高考建档线。我们过去提的“烧七八十度的水”本质上是面向广大落榜生,现在提高了报考和录取分数线,主体依然是落榜生。众所周知,我国高考投档分数线皆有20%的余度,有些考生虽然“上线”了,但因志愿没填好而落了榜。我们只不过将过去的七八十度的水提高到九十度而已。
  也许你会问,将计划外的报考分数线提得那么高,不怕生源匮乏吗?我说,第一,我们计划外生源连年火爆,连续5年几乎每年都有近万名新生入围,加之我们既有3万人的在校基数,又有每年数千名统招生的生源保障,具备了可提高分数线的基础,此时不变更待何时!第二,我们宁愿“少招”、甚至不惜用“休克疗法”牺牲部分生源,也要以变革的姿态确保入学生源的群体质量。我们保持现有3万名全日制住校生的规模足矣!
  我们注意到任何一所名牌大学,其生源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北大和清华如果没有六七百分的学生入围,再有什么大师和环境,也就不叫北大和清华了!当然,提高分数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自己设置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自我压缩了可招录生源领域,是以牺牲数量和降低收入来实现难能可贵的质量。
  古时候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很好的周边环境搬了三次家。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招了一大批学生,进来的都是不爱学习或是想学习而基础十分差的学生,同一个班上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招录相对优质的生源是对广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家长的高度负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