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瑞典 择业与市场共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7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瑞典 择业与市场共舞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和几年前相比,瑞典大学生找工作的态度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对薪水也不再提出过高要求,对工作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今年夏天,瑞典的气温较往常升高不少。冒着烈日,瑞典大学生四处寻找实习单位的热情也很高涨。找到一个理想的实习单位,就意味着毕业后可能成为正式雇员。
  近两年来,瑞典经济受到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已从2001年时的3.6%升为现在的4.8%,失业人数达22万多。以往号称大学毕业生乐园的爱立信等大公司也纷纷调整、裁员。面对劳动力的“买方市场”,瑞典大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与市场共舞。
  首先,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前,一些著名院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企业是上门求才,大学生们则待价而沽。现在形势变了,单位用人要反复挑拣,特别是一些大众化专业,如市场营销等,往往一个招聘岗位引得二三百人前来应聘,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翻看招聘广告,搜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等。另外,许多大学在学生毕业前都提供半年实习期。如果他们急于找工作,就会利用这半年时间好好表现,实习期满毕业后,双方满意企业就可能留人。
  其次,大学生们对待遇的要求相应降低。据瑞典宇宙传播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和几年前相比,大学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IT专业的大学生对刚进公司的月薪要求已降到了2.17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8克朗)。毕业生对工作待遇的要求也在降低,他们当然仍期望每周工作40小时,但46小时也能接受。对带薪培训、额外假期等的期望也降低不少。
  再次,大学生们对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地点的看法也发生变化。以前,瑞典青年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工作刺激、赚钱多、机会多。而现在他们只能降低标准,到以往认为很烦闷的地方工作,如政府机关、税务部门等。因为比起那些经常裁员的大公司,在政府部门工作无疑要安稳得多。一项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去国外工作的兴趣增大。这也反映了大学生们面对压力,选择更加多元化。
  另外,多元化的瑞典社会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其他选择。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可以继续求学,或改读热门专业。而对于那些实习期后公司、学校都不要的学生,自己下海办公司就成了一种通常的选择。前几年,由于瑞典的高税收政策,自己开公司较费心,大多数毕业生宁愿选择为他人打工。现在理想的工作不好找,自己创业就成了时髦。
  然而,如果从宏观就业形势来看,现在瑞典缺少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缺少大学生们看得上眼的工作岗位。瑞典许多产业领域长期处于劳动力缺乏状态,如医生、护理人员、幼儿教师、专业技师等,这对瑞典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是个很大威胁。对这些冷门而待遇相对一般的专业,大学生们是很少降格以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