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君武,你真“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7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君武,你真“酷”
黄苗子
  九十岁的人回忆二十多岁的往事,就好比结婚那天,正好收到小时候朋友寄来一张自己五六岁光眼子在池塘边挨打哭鼻子的旧照片一样,又羞又急又好笑。
  和华君武交上朋友,正是二十多岁在上海开始的,那时大家都是漫画投稿人。那时候的漫画界是经常聚在一起的,君武风度翩翩,长袍玉立(他甚至受到一位待字闺中的上海明星的青睐。用现代语言,君武当时属于“反追星族”或称“星追族”),而我那时是个矮个儿的丑小鸭;君武当时是大同大学的高材生,而我连高中都没有上过;君武府上,打明朝起就以家中有个秋香的无锡华太师而闻名,可说是系出名门,而我只是从南方流浪来的蛮子;华君武画得一手风格特殊的好漫画,其后,更异军突起,形成了如雷贯耳的漫画巨头,而我……早已丢盔弃甲,六十年前便成了“下岗漫画家”。
  总之,我比君武大两岁,面对着眼前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十大册《华君武集》,只能自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在这方面,他是个大赢家,我输了!君武,你真“酷”。
  在几十年的交往中,深深了解君武是个性严肃的人(这句话可能他不承认,那就改为“内圆外方”吧),这大概是延安生活培养出的风范,但他又是一位杰出漫画家,没有装满一肚子的浪漫主义,很难想象艺术会有大的成就——尤其是漫画创作。要想了解艺术家的严肃与浪漫这“一对矛盾”,如何互相碰撞、互相磨合以至“双赢”,这本大著《华君武集》,正好给你一个具体示范。
  谈到华君武漫画的独特风格,首先想到我们的前辈丰子恺先生,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子恺先生用毛笔宣纸极其简练地创作他自己风格的漫画,既富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中国文人含蓄蕴藉的思想内容,这些充满对人世之爱的作品,令人越读越不忍释手。华君武的创作,肯定不是丰子恺的继承:君武的题材更广阔;用笔方面,他是先由硬笔逐渐改为毛笔的,但他的后期,毛笔运用的纯熟变化,到了得心应手的高度,配以那一手前无古人(对朋友应实话实说,我是指古人没有写过这种书风)的“华体”书法,整幅作品,使人感到一种十分和谐的格调,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显示着华君武自己的艺术成就。时代不同,君武与丰子恺有异曲同工之妙。
  凡是有成就的漫画家,都有他个人的独特风格,例如法国的杜米埃,德国的佐治·格罗兹,中国的黄文农、张光宇、叶浅予等。
  “任何画种都要讲究作品的艺术性,画家都要有艺术上的过硬本领”(华君武语)。君武很关心青年一代漫画家的艺术修养,这一大套书,就是君武身体力行的示范;成佛作祖,要经过苦行修炼,任何自卖自夸的,卖野人头的艺术,都属于泡沫艺术,终将归于幻灭。
  如果讲“天才”属于唯心论,那么勤奋和善用脑瓜子,应当是科学的、唯物的。华君武具有一副效率极高的脑瓜子,善于把事物在适当的夸张下变成幽默的、滑稽可笑的逗乐形象,这就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表达力(也就是浪漫主义的);在十册书中占了七册之多的《漫画集》作品中,证实老汉我没有过分吹捧朋友的恶俗行为;他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充满了创作的兴趣,创作热情和内心的得意,
  把自己完全溶化在创作中。就像娃娃们玩泥沙或堆积木那么认真和投入。至于半个多世纪以来,华君武的漫画作品在对社会影响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就不需要更多的废话了。在某种思潮的影响下,个别作品可能有或大或小的误笔,广东戏有句道白:“红尘滚滚,杀错良民”,是人都难免的;君武在晚年,常常用自嘲或道歉的方式,向“良民”请罪,这种坦诚的“严肃”,老汉我是由衷赞叹的。
  华君武属兔,常以“老兔”自居。这令我想起三十多年前一个故事:老师出题给学生作文,题目是《有鬼无害论》,有一近视眼学生,误把“鬼”字看成“兔”字,于是绞尽脑汁,大写“有兔无害”的妙文。想起这事,便一个人偷笑:中国有个这样的一个华老兔,何止无害,其实对文化艺术,对世道人心,莫不大大地有益也。
  “初三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古乐府句),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漫画界旦夕厮混过的朋友,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蔡若虹、张谔、黄尧、特伟等,到如今还能在北京相见的,就剩下君武、丁聪和我这三个“老梆脆”(特伟人在上海):人都老了,不常见面,但还常常通过电话打打闹闹一番,以持续七十年前“初三下九”的青春岁月,这也应了北京的一句土话,叫“老头乐”吧。
  厚厚的十册《华君武集》,叫老汉我浮想联翩,要仔细写将出来,可不止五位数字,但这可能要等到我们过百岁生日之后,才能与读者见面了。(附图片)
  左上图:华君武为丁聪设计的藏书票。
  下图:1936年,四位漫画家在第一次漫画展上合影留念。左起:丁聪、黄尧、华君武、黄苗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