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城市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2
第15版(理论专页)
专栏: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城市建设
  孙淑义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确立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于我们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城市建设,是摆在城市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考察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发展条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不同认识和思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树立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的前途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强盛在于发展,地区的振兴与发达同样在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初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清醒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清醒认识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经济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现实,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持续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既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又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分享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个地区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紧紧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表明,高速发展出现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在什么时候,不仅取决于把握机遇的能力,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还取决于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是否正确。因此,我们必须既放眼未来,又立足实际,在认真分析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力争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更好地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发展目标和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发展目标和思路,要把握好“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新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着眼于城市,也要着眼于农村,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必须改变目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既要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优势、保持快速发展,也要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经济是基础,但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切实关注和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改革和发展要有利于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发展和改革要考虑国际环境,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这“五个统筹”是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体现了统筹兼顾以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改革观,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发展目标,必须提高对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衡量政绩,自觉地从维护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与新的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现代城市建设中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以之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济南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发挥郊县比较优势,积极发展配套协作经济,带动县乡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办好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县乡经济新的增长点。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创造条件。对经济欠发达的县乡,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上给予支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推行工业强市战略,增强城市工业整体实力。应从战略高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产业发展趋势确立主导产业,围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整合重组优势产业。选择真正具有优势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提高主导产业的整体素质。在保持相当数量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培育和组建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提高经营城市水平,全面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着眼,高起点、高水平地进行城市规划,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公用设施,建立覆盖全市的绿化生态系统;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促使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规范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意识,以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要求来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经营城市,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培植“三个亮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这“三个亮点”,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抓好对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利用园区集中力量培植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政策规定和管理方式,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推动民营经济在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上实现大的跨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继续扩大日、韩等亚洲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能力,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发展一批规模大、辐射强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健全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运用金融杠杆,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证券业、保险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城市下岗职工、困难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和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制度和机制,使社会扶贫济困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轨道。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