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绿荫锁荒沙 长城护家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二十五周年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2
第16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绿荫锁荒沙 长城护家园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二十五周年巡礼
“三北”干部职工谈“三北”工程
  加大“三北”工程建设力度 构筑“中华水塔”生态
青海省林业局局长 李三旦
青海地处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25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治理效果,成为青海林业建设史上时间最早、社会影响最大的生态工程。我们今后的口号是:加大“三北”工程建设力度,构筑“中华水塔”生态安全屏障。在具体工作中要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突破口,实施“小治理、大封育”战略,即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小范围以造林为主,以建设为主;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大范围以封育为主,以保护为主。
  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带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在工作措施上,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科技兴林措施,积极推进依法治林,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正确处理林牧关系,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江源。
  艰苦奋斗构筑绿色屏障 与时俱进再创“三北”辉煌
山西省绿委办副主任 霍转业
山西省西山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山西的“三北”工程建设:艰苦奋斗构筑绿色屏障、与时俱进再创“三北”辉煌。通过25年的努力,完成建设任务177万公顷,使西山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8%提高到19.2%,使400万亩沙地、12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为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山西”的宏伟目标,为“三北”工程林业建设再建新功,在今后“三北”工程建设中,一是十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初步构成西山地区防护林体系骨架;二是在政策机制上再创新路子,在造林形式上由专业队与农户结合向公司化与民营林业结合转变,实行一厂一沟、一矿一山等办法,实现防护林向社会林业转变;三是在工程管理上再上新水平,管理手段由手工操作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四是在建设水平上实现一般造林向规模化造林、体系化建设转变,提高营林水平,让造林人成为大地的美容师,使“三北”工程区不但要绿起来,还要美起来,人民富起来,为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做出贡献。
  建护农促牧屏障 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绿委办主任 尚静敏
“三北”工程建设开辟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25年来,在吉林省西部风沙危害区建起了护农促牧的绿色屏障,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森林资源,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创建了生态文明。25年来打造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了一批模范典型,培育了一批技术力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探索出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专业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三北”防护林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实行观念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实行机制创新,实行分类经营。要实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含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科学发展城市林业
天津市林业局副局长 李森阳
1985年,天津市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按照“三北”工程总体规划,通过实施二期、三期工程,全市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林业产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林木资源有了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4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2%,比工程实施前的7.57%提高了8.63个百分点。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25万立方米,干鲜果品年总产量25万余吨,花卉种植面积5750亩,全市林果产值近5亿元。从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及富裕农民工程的建设目标。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展开,天津林业系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总体部署,确定天津“三北”工程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实现天津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一是突出重点工程,全面推进“三北”四期工程;二是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使“三北”工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加快造林机制改革,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造林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四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林业;五是坚持科学造林,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林业在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实现三步走战略及在全市农村实现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创“三北”工程建设新局面
内蒙古林业厅副厅长 呼群
内蒙古自治区共完成人工造林7852.2万亩,飞播造林468.8万亩,封山(沙)育林1569.5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平原区林网化程度由建设前的22.8%提高到70%以上;沙区初步建成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多功能区域性防护林体系,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和15%以上;牧区遭受风沙危害的5000多万亩基本草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丘陵山区25%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同时,“三北”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加工促转化,以转化促绿化,以绿化促富化的良性循环。
  “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沙化土地面积仍呈扩展趋势,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与紧迫。在四期工程建设中,我们将以防沙治沙和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道路绿化、城镇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把生态建设与产生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提高“三北”工程综合效益,增加科技含量,通过政策保障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开创“三北”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历经坎坷路 再谋新发展
宁夏林业局副局长 刘荣光
  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宁夏全境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是“三北”地区唯一全境列入“三北”工程的省区。
  25年来,宁夏的“三北”工程建设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1978年—1988年快速发展阶段。也是我区得益于“三北”工程的第一个辉煌阶段,平原区构筑起了功能强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形成了“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的景象。1988年—1992年低谷阶段。由于树种选择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杨、柳树比例达到90%,大片纯林导致了“天牛”毁灭性灾害。1992年—2000年为恢复重建阶段。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选择了抗逆性强的树种,形成了多树种、多林种稳定的林分结构。2000年至今我们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尽管我区“三北”工程历经了坎坎坷坷的发展历程,但成效是显著的:首先是林木覆被率由工程建设前的2.4%提高到目前的8.4%;第二是有力地扼制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由1.65万平方公里减少为1.26万平方公里;第三是林分结构趋于合理,总结出了一整套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第四是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5.9元增加到2002年的1823.1元。根据我区实际,我们提出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建设思路,依照山、沙、川不同地区各有侧重,南部山区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标;中部干旱带以防沙治沙、改善沙区生态条件为目标;北部引黄灌区以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为目标。同时积极引进外援项目,整合各渠道资金,重建宁夏“三北”工程的辉煌。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新疆林业局副局长 张小平
“三北”工程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是开创了我国林业重大工程的先河,率先承担起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历史重任,为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理论、实践、物质等基础。二是基本实现了新疆木材生产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四是促进了林业科技的进步。五是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务林人。今后,我们将按工程规划的要求,全面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从而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生态保障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副州长 张晓伟
巴州国土面积为48.27万平方公里,号称“华夏第一大州”,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巴州境内。全州荒漠面积达22.5万平方公里,生态十分脆弱。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的做法,即:领导和群体相结合、国家投资和社会引资相结合、造林和高新节水技术相结合、重点工程和群众造林相结合、生态和效益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多途径筹集资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高标准起步,严格工程管理,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其中以香梨、葡萄、杏、红枣为主的经济林90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国家支持下,加快“三北”工程进程,为巴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可靠的生态保障。同时也为巴州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附图片)
压题照片:绿色屏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