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高温干旱成灾属极端气候事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8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高温、干旱”成为今夏天气特点的两个关键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气?还将持续多长时间?此,请听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剖析——
高温干旱成灾属极端气候事件
本报记者 刘毅
  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属极端气候事件
  记者:入夏以来我国天气有哪些特点?
  章国材:江南、华南大部出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特别大,温度异常高。从6月1日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逐渐升高;7月中旬高温范围扩展至江南北部及长江沿江地区,7月下旬后期高温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展到黄淮地区。南方地区38℃以上的酷热天气日数为近50年来之最,并出现连续超过40℃的酷暑天气。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属极端气候事件。
  记者:与持续罕见高温相伴的旱情如何?
  章国材:由于盛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江南、华南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并迅速发展。8月3日干旱监测显示,福建省和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的中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北部一带旱情严重。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江西的旱灾是百年不遇的。
  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
  记者:高温和干旱天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章国材:影响非常严重。6月下旬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使部分小型水库基本干涸,河水断流,大部地区晚稻移栽严重缺水,部分地区无法适时插秧,一季稻田也出现脱水现象。另外,高温、干旱对棉花、大豆等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大。一些地方用水用电紧张;各大医院就医人数增加,上海、长沙等地各大医院的急诊室人满为患。这期间农业要设法抗旱,人们更要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高温警报,注意防暑降温保健康。
  高温天气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稳定且非常强大,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并扩展开来控制了很多地区
  记者:造成这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天气正常吗?
  章国材:我国最近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和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有关。一般来说,天气系统总是不断地移动、变化从而导致天气的变化。但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稳定,且非常强大,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并扩展开来控制了很多地区,导致异常高温天气。
  预计13日之前,南方地区“蒸笼”天气仍将持续,但高温范围将减小,强度将减弱;不过,“秋老虎”肯定会再度出现
  记者:南方的“蒸笼”天气还将持续多长时间?
  章国材:根据最新预计,13日之前,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但高温范围将减小,强度将有所减弱。东南沿海高温天气将稍有缓和。预计7—10日,南方大部地区的高温天气将有所缓和。8日就要立秋了,人们把华北以南地区秋天出现的35℃以上天气称为“秋老虎”。从现在的趋势看,“秋老虎”肯定会出现。
  全球范围内,另一受高温干旱影响严重的地区是欧洲,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应与全球变暖相关联
  记者:类似的高温和干旱天气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了吗?
  章国材:从全球范围来看,天气高温干旱除中国南方外,另一地区就是欧洲。进入6月以来,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持续炎热和干旱:意大利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6—10℃;瑞士气温创200年来最高;意大利北部、法国南部等国家和地区遭受了50年甚至百年以来最严重的大旱。高温干旱致使河流、水位下降,航运受阻,农作物面临减产,森林火灾频发,损失严重。虽然各地出现异常高温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看应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如全球持续变暖,今后气候异常现象恐怕还会继续增加。
  链接
  所谓极端气候事件是指出现概率非常小的气候事件,一般认为其出现概率小于3%。全球变暖成为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在20世纪的100年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6摄氏度。“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使城市年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摄氏度以上;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摄氏度以上。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摄氏度,还容易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专家提醒人们要学会科学避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