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用生命打造中国电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08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流痕

用生命打造中国电视
王建宏
  在庆祝中央电视台建台45周年之际,当人们对中央电视台的成长和进步表示由衷的赞叹时,当人们对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到处风光的身影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时,我却更加怀念那些为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老一辈电视工作者,更加怀念那些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甚至用鲜血和生命造就今日辉煌的电视记者们……
  (一)
  1998年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300多名同志,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李朝晖同志作最后的告别。
  李朝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组的组长。她在去加拿大参加世界广播协会短训班期间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30岁。
  李朝晖去世的消息传来,所有熟识朝晖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正在新加坡出席亚广联新闻交换网工作会议的各国新闻工作者为朝晖默哀一分钟,许多与会者不禁潸然泪下。亚广联新闻交换网执行主编发来唁函:“朝晖的风趣与微笑、乐观与热情,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朝晖对我个人的帮助和对亚广联所作的贡献也永远记在我心里……”
  临去加拿大之前,李朝晖因要撰写一篇新闻改革方面的文章,曾几次要约我采访,想了解一些有关问题。我却因事务繁杂,几次很不耐烦地予以拒绝。朝晖却不屈不挠,很执着地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门来,终于“逼迫”我与她谈了一个小时。她的许多新思维和栏目设想令我很受启发。那是我同李朝晖同志的最后一次谈话,没想到竟成永诀!
  李朝晖走时,在她的案头还有一份没有写完的《关于在新闻频道中创办新栏目的设想》。她的一些设想在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时终于变为现实。
  (二)
  2000年1月22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新闻中心副主任张宁在电话中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噩耗:两个多小时前,正在日本采访的热合曼同志,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不幸去世了……
  阿不都·热合曼是新中国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第一位维吾尔族记者,196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岗位上整整奋斗了35个春秋。可以说,几乎有整整一代人是在《新闻联播》中看着“热合曼”的名字长大的。平时,同志们都喜欢亲热地叫他“老热”。老热是维吾尔人的骄傲,在新疆,人们把他当作天上高飞的山鹰,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老热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淳朴、善良、宽容,像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新闻界同行中几乎从没有人见过他和谁吵过架、红过脸。老热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可新闻中心的编辑机房里经常深夜还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两次脑溢血被送进医院紧急抢救,但他一出院又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多人劝他“别太玩命了”,他也只是憨厚一笑。令人痛心的是,这第三次脑溢血他终于没能躲过……
  老热走了,维吾尔人民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中央电视台失去了一个优秀的记者,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兄长、好同志。
  (三)
  2003年的5月,北京非典肆虐。给王洋做血液透析的复兴医院也出现了非典病人。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王洋打电话,他却依然那么乐观、爽朗:“饭照吃,棋照下,戴着口罩做透析。”
  王洋原是《动物世界》栏目的编导。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自1981年底开播,一直是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栏目之一。那些精彩的解说词,不少就是王洋翻译的。本来,他可以舒舒服服地把这个翻译当下去,或者去干个电视剧译制什么的,可是他不。他说:“是个男人,就得有事业托着。我喜欢挑战性工作。”
  拍摄野生动物,是工作条件最艰苦、拍摄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为了拍好中国的野生动物,王洋拖着病弱的身躯,多次深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戈壁荒原,以拼命的精神,组织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动物资料。其中,《黑颈鹤》、《黄山猴》、《黑鹤》等电视片多次在全国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中获奖。
  从1990年元旦起,王洋3次奔赴西藏,在海拔4000多米的藏东、藏南和藏北高原上,追踪拍摄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强烈的高山反应、长期的野外生活和艰苦劳作,无情地摧残了他的健康。第一次进藏归来,他就病倒了。医生警告他:你的情况离尿毒症已经不远,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然而,对事业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激发了王洋更强烈的紧迫感。他干脆辞去了《动物世界》组组长的职务,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西藏野生动物的拍摄之中。
  1993年春天,王洋试图第四次进藏时,突然感到浑身乏力,那天王洋挂了号,拿了病历往诊室走,边走边迫不及待地抽出化验单,医院的各项化验结果无情地向他宣告:尿毒症!双肾已几乎完全失去功能。
  1994年4月,王洋做了肾脏移植手术。医生严厉地告诫:手术后一年之内不能工作!可王洋珍惜生命给予他的最后机会,坚持在病榻上写完了6集电视片《西藏野生动物》的最后几章。
  手术后4个月他就开始编辑工作。他把总长度达72小时、重量达700公斤的电影胶片转成录像带,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做出场记,并硬挺着完成了节目的后期编辑制作。其繁重的工作量,只有电视圈内的人才能体会到。
  1996年5月,《西藏野生动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美国、日本等国的媒介公司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此片。
  ……
  每当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注目夕阳映照下的中央电视塔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为中国电视事业奋斗了一生、用血汗造就了今天辉煌的人们。没有他们对电视事业的热爱,没有他们为电视事业发展甘当铺路石的精神,中央电视台就不会有今天的高速发展。如何将他们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