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收购棉花不应压级压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08
第2版()
专栏:

收购棉花不应压级压价
戴明
湖北省生产的棉花,质量一般在中级以下,纤维很短,不能用于机械纺织。今年,湖北省大规模地推广良种,不少地区棉花质量达到次上级,纤维也长了。这是一种好现象。在收棉工作中,应该贯彻执行“优棉优价”政策,以推进湖北省棉种改良工作。
但是有些基层供销合作社却采取了“宁紧勿松”的压级压价的错误作法。例如,黄梅县三区供销合作社曾把绒长一又十六分之一吋的棉花压作一吋,收进了十三万三千多斤;同样绒长的棉花,监利县四区供销合作社甚至压到一吋以下。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湖北省籽棉的含水量标准是百分之十二点五;今年湖北省的籽棉晒得较干;含水量一般只有百分之八到九,低于标准的部分,理应找补给农民。可是不少供销合作社没有这样做。黄梅县有一个收购点,收进十一万多斤棉花,光是少补水分一项,就使农民损失了一千二百多元。损害棉农利益的行为,还表现在压低衣分率(即籽棉可榨皮棉数量的百分比)上。监利县四区今年收购的新棉,衣分率是百分之三十八到四十一,供销合作社只按百分之三十五的标准计算。这些错误作法,使供销合作社获得了惊人的非法利润。沔阳县供销合作社在九、十月间,用压级压价的错误方法收购全县百分之五十的棉花,一共赢余了八、九万元。湖北省纺织纤维检验局不久前在汉口检验来自大冶、嘉鱼、鄂城十个县的三万四千担新棉,其中品级被压低的占九千九百多担,纤维长度被压低的占一万六千多担;仅是这两项,供销合作社就可以赢余八万多元。
这种压级压价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影响了他们售棉的积极性。当阳县慈化区每天的新棉上市量,已由过去的四万斤降到二万斤以下。公安县有的地区棉农舍近求远地把棉花挑到湖南去出售。
造成压级压价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收购人员有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随县淅河镇供销合作社的一个工作人员有一次非法收购棉花,亏了四十多元;不久,他就用压级压价的手段赚了一笔钱,弥补了亏空,还多余了一百多元。这时,合作社也就不再追查他的责任了。压级压价的错误行为在一些雇用的收购人员身上表现的更加严重,给收购工作造成的损失也就更大。
各地党委和政府必须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于棉花收购工作要及时进行检查,有效地杜绝这种现象。供销合作社必须在加强收花检验工作的同时,对收购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国家统购棉花的意义,要他们在收棉工作中坚决执行“优级优价”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