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中山县的“每亩千斤”积肥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11
第2版()
专栏:

中山县的“每亩千斤”积肥运动
吴尔祥
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今年秋收前,利用农闲空隙,结合秋前办社工作,展开了一次群众性的“每亩千斤”积肥运动。农家的屋角、地堂和空地上,到处都铺满了乌黑的河泥、塘泥;晒干了的河泥、塘泥,也堆得像小山一样。
中山县在珠江三角洲上的沙田地区。这里河流纵横,池沼密布。河泥、塘泥是取之不尽的,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自然肥料。如果每亩稻田施用一千斤干塘泥,就等于施用二十斤硫酸铵,足够一季水稻所需肥料的一半或大部分。珠江三角洲上的农民过去就有挖河泥、塘泥做肥料的习惯。但是像这样大规模地把河泥、塘泥晒干施用的事情,只是今年夏种后才开始的。
今年夏种期间,正是第三代螟虫盛发期。中山县横栏区的晚稻秧苗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栏乡“八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八十亩秧几乎给螟虫吃光了。农民们想出了许多种治虫办法,没有一件有效果。这时横栏区的区长,想起在粤中开会的时候曾听到有人说用干河泥混合“六六六”粉可以杀虫,就决定试一试这个办法。他首先动员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弄干河泥,在社里的八十亩秧地上试验,每亩秧地混合施用一百二十斤干河泥和三斤“六六六”杀虫粉。这种混合物撒下去不到三天,枯黄的秧苗便开始回青了。横栏区推广这个办法后,就消灭了第三代螟虫。许多农民还把干河泥、“六六六”杀虫粉连硫酸铵一起混合施用,他们把这种混合物叫做“三捞”,它既能杀死枯心苗内的幼虫,又能起催生的作用。横栏区今年晚稻普遍施用了“三捞”,因而基本上消灭了虫害,出现了历来少见的“只见谷粒,不见白穗”的大丰收。因为有了这个行之有效的治虫办法,农民的生产信心大大提高了。横栏乡农民计划明年把一万二千亩双季间作稻改为双季连作稻,这个数字占全乡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比今年增加了一倍。
今年九月间,横栏区总结了晚稻使用“三捞”的经验,并且抓紧秋前农闲期间,结合办社工作,开展“每亩千斤”积肥运动。四沙乡农民提出“上午生产,下午和晚上开会”的办法,使建社工作不妨碍生产。全乡每天参加积肥的有一千多人。横栏乡农民晚上点起汽灯挖泥,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两天内就积了干河泥九百多万斤。横栏区的这个经验不久又在全县推广起来。目前全县已积干河泥、塘泥一千万担以上。横栏、民众、港口、大岗等四个区,都超额完成了“每亩千斤”的积肥任务。横栏区平均每亩已经积干河泥两千斤以上。这不但解决了今年扩大冬种面积所需要的肥料问题,而且为明年增产粮食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共粤中区委会在十一月初为此发出了关于推广“每亩千斤”积肥运动的通报,号召全区推广中山县的这一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