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在招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14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在招手
本报记者 方青
在祖国东北角的黑龙江省,正在开始进行一个规模越来越宏大的工程——开垦广阔无边的肥沃荒原。
到过黑龙江省的人,没有不赞美这里的富饶土地的。是的,黑龙江的土地是迷人的。这里的土壤是带有大量腐殖质的草甸黑钙土、淋溶黑钙土,或者是生草灰化土。因为这种土壤里腐殖质多,酸碱度适中,自然就适合一般植物的生长。这种土壤结构松散,雨水能渗透下去,储存起来,等到干旱时期,水分便沿着毛细管输送到植物上去。就是说:这种土壤既能抗旱,又能抗涝。据省土地勘测局的估计,全省有可垦荒地六百万公顷。
黑龙江地区比较寒冷,“零下四十度”,这是好多人所最担心的事。要知道只有少数地方又是在很短的期间里才这样冷,因为有大小兴安岭这两个天然屏障,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流。拿紧靠黑龙江的萝北县来说,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是一九五三年的一天,曾降到摄氏零下三十七度。根据记录,全省年平均温度是摄氏零度到四度,特别是农作物生长期间气温很高,佳木斯七月份平均温度是二十三度二。无霜期最短的地区是一百二十天,最多一百六十天。年降雨量是四百到六百公厘。这样的自然条件是非常适合于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水稻的生长的。不但如此,齐齐哈尔、绥棱县已经是北纬四十七度以上的地方,试种苹果也成功了,这些地区已经在三年前就吃到本地苹果了。
一提起到东北开荒,你可能想到老辈的人们“下关东”的情景。不错,在旧社会就有不少山东人到黑龙江来。他们只有一条扁担,两个筐子,一头担着简单的行李和锅灶,一头担着孩子,老婆在后面拄着棍跟着走,忍饥挨饿,到了北大荒。自己没有车马,就得给地主开荒。地主又是从“荒揽头”手里买来的荒地。这些“荒揽头”手下有一帮人,专管“跑马占荒”,卖给地主,算是“卖荒照”。经过一层手,剥上一层皮,开荒的人到头来还免不了“地了,场光,衣裳破”,还得挨饿受冻……但是,如今不是那个时代了。现在开荒,不但不会受任何人的剥削和敲诈勒索,而且可以得到国家津贴的路费,来到以后就有暖房热炕,开荒三年不交公粮……
国家正在为开垦荒地作着各种准备。现在,土地勘测局正集中一千名勘测人员,分别在穆棱河、萝北、黑龙江省西部三地勘测,并在五十四个县份里勘测小片荒地。他们去的地方,常常都是别人没有去过的,而且,经常是一天换一个住宿地。小灌木把他们的手刺得布满伤疤,把衣服撕成碎片。有时走在一人多高的草丛里,要用绳子把人联在一起,才不致失掉联络。在多雨的季节,他们经常是用雨衣把一些办公用品和口粮裹起来,走到那里,背到那里……东北地质学院学生王振燕给他的朋友写信说:“我们要把这个地方变成和洞庭湖区一样,成为祖国的鱼米之乡。”
这一切,都是为了制定一个巨大的开荒计划。估计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完这六百万公顷荒地。现在已经确定:建立和扩大六个大型国营农场,一九五六年国营农场将要开荒十万公顷左右,等于八年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开荒面积的总和。还要成立八个拖拉机垦荒站,下面是九十个拖拉机垦荒队,将来它们要发展成为农业机器站。另外就是积极发动当地农民开荒,组织青年垦荒队和关内移民到这里来开荒安家。一九五六年黑龙江省接受移民的计划就是十五万户、三十万人,其中有单身青壮年十万人,计划开荒四十万公顷。安置的办法,一是建立三百三十四个新村(集体农庄),每村二百多户,七、八百公顷土地;二是在原有村屯建立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作为老社的分社,三是分散安置在原有合作社里。
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了萝北县,立即得到全国青年的热烈支持,直到现在,他们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各地青年写来的信,有的信附带了一些赠品或捐献的生产基金。他们接到的信里有一百多封是志愿要求参加这个垦荒队的。志愿垦荒队先来的六十人已经开出来八十公顷地,并且过着安定的生活。现在又有河北省和天津市的一百五十名青年,参加了这个青年垦荒队。他们现在正在伐木,准备明年建筑五百间房子的木材,因为明年一开春就要有三千名青年到这里来开荒。到一九五七年总共将有六千个青年在这里安家,分别成立十六个集体农庄,耕种两万公顷土地。跟这个垦荒区相距只有六十里路的蜂蜜河子,是哈尔滨市组织的五百名青年的垦荒区,萝北县的农民已经为他们盖好了房子,宝泉岭国营农场给他们开好了荒地,现在已经有一百个哈尔滨的青年来到这里,明年春天这个新村就建立起来了。在集贤县的国营友谊农场附近,有来自山东莱阳县的二百二十名青年安了家,国营友谊农场已经给他们开好了一千二百公顷荒地,把地耙得又松软又平整,来年一开春就可以播种。在幽美的兴凯湖北岸,已经由当地农民开了三千五百公顷荒地,准备迎接山东的一千户移民,在这里建立三个新村。桦南县为迎接河南省的五百户移民,已经盖好了七百间房子,并且为了照顾新主人的风俗习惯,没有盖成当地农民习用的大房子、对面炕,而是盖成河南式的有间壁的单间小房。
移民们受到了国家的优待和当地人民的妥善照顾,只要努力生产,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善。一九五五年,山东来的一万零八十六户移民,其中有九千多户都加入了合作社,据讷河、克山、庆安三个县农业生产合作社预分的计算,百分之六十的移民每户收入粮食十五石到四十石(每石四百五十市斤)。山东省五莲县叩官乡移民徐秀山是今年五月间到克山县自治村来的,他们还没有到村的时候,村里的人们就给他腾出房子,打扫干净,烧热了炕,铺上新炕席,还准备了一些必要的家具。他们到了以后,就参加了第三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看见他家的被子薄些,便通过社员大会由社里出钱给他做一床新棉被。他家想做黄酱,同院的人又借给一口大缸。过中秋节的时候,社里又借给他二十斤白面,四斤猪肉。十月初,还没有冷的时候,村的党支部就作出决定:保证本村山东移民在十月上旬穿上新棉衣。徐秀山入社以后,很快就掌握了当地的农业技术;大伙看他办事公道,选他当了社里的管理委员。他家今年至少作了二百五十个劳动日,加上自留地的生产,至少能分一万斤粮食。这笔收入,除了交合作社的股份基金,还邻居的借款,准备明年的生产投资,剩下的钱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
讷河县向阳村移民周继福,全家可挣二百一十个劳动日,他们计划:除了补交入社的投资、公粮、马料、种籽、公积金、公益金以外,还能分二十多石粮。第一次预分,他家分得了三百零四元,全家都作了新棉衣,添置了新被和日用家具,还饲养两头大肥猪。
但是,劳动果实不是轻易得来的。土地虽说肥沃,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可以开垦出来。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是在帐篷里住着开荒的。蚊子把他们的脸咬肿了,他们说:现在忍受点,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将来北大荒的地都开垦出来,自然就没有这么多蚊子了。垦荒队刚到的时候,天天下雨,队员们就顶着雨开荒。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同困难搏斗的。山东来的移民们看到当地老乡待他们那么好,放下行李,就参加生产。庆安县同胜村移民高德平,除了下大雨,没有歇一天工,得到社里的“满勤”奖励。
来吧,不论你是山东、河北、河南……各地农村的青年、壮年们,或者你是农业技术员、高小毕业生,或者是在你家乡感到地不够种的农民们,在人民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开垦的时候,欢迎你们来开垦这里的荒原吧,黑龙江在向你招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