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从“有岗位没人去”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有岗位没人去”说起
江南客
  济南市今年开发了261个公益性岗位专门提供给“4050”人员,然而,直到8月中旬,仍然有100多个岗位无人问津。一位下岗职工说:“城管这种活,风吹雨淋,420块钱太少了。”这种“有岗位没人去”的现象在其他一些地区也较为普遍。由此想到,帮助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也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业靠国家、吃饭靠企业。”一些人还是习惯“等、靠、要”,认为政府应该给我一个就业岗位。党和政府一直把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等等。但是,环境和条件是外因,如果我们不克服依赖的思想,缺乏就业和再就业的内在动力,就会失去许多本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机会。即使提供了岗位,埋怨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还是无法摆脱困境。
  “拥有‘铁饭碗’才算就业”这种想法带有普遍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聘用制已广泛推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流动就业,不仅成为一种就业现实,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就是说,在新增就业人口中,无论干部还是职工,就业岗位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性质。应当认识到,要讲“铁饭碗”,最可靠的还是凭技能本领,凭诚实劳动,干成一番事业,开辟一片天地。不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有志之士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干有所成,就是生动例证。
  “临时性、季节性工作只是暂时就业”。诚然,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与所谓正式工相比,心里会觉得不安稳。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未必如此。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催生了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岗位,就业机会还是不少的,而且这类工作岗位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正在逐渐完善,可无大忧。另一方面,这种灵活性的就业形式给劳动者带来动力,使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进取的工作状态,在各项工作中学习各项技能,在未来的就业中,选择机会只会更多。把这作为一个起点,发展空间可能更大。
  “自己过去是国企职工,再就业却要干脏重累的活儿。”在不少人的心里总是有着某种失落感,认为非国企岗位“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别,工作环境、条件、报酬大多与人的工作能力和贡献等挂钩。但从根本上来说,职业无所谓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是光荣的,凡是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得报酬的,就值得尊敬。拿自己和别人比,不是坏事,有利于看清自己的差距,激发自己的上进心,但不能因此而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积极的态度是努力学习培训,补充新的知识血液,使自己有个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经验证明,无论干什么,好高骛远是最不明智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样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取劳动的快乐。
  有副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一味地等待、观望、埋怨,只会使自己处于困境之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同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展地看问题,变化地看形势。有的下岗职工说得好:“虽然不能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但凭自己的本事到哪儿都能吃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就有岗位,就有机会,就可以拓展自己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