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贯彻执行阶级路线,保证建社质量——记广东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15
第3版()
专栏:

贯彻执行阶级路线,保证建社质量
——记广东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
林里
十一月十日到二十三日召开的广东省的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上,在检查前一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的时候,到会的同志着重研究了贯彻执行阶级路线,保证合作社的质量的问题。
从各地同志反映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农业合作化高潮已经到来。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合作社由以前的一万五千个,迅速地发展到了五万个,同时又搭起了五万个社的架子。入社农户也由原来的百分之六点七,发展到了百分之四十。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有约三千个乡形成了合作化的高潮,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预计明年春天以前可以基本合作化。次一类的乡有六千多个,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入社农户达总农户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工作较差的近四千个乡,每个乡内也已建立了好几个社,入社农户约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此,会议认为这次运动的发展是迅速的、健康的。不论就合作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也不论就合作社的效果和影响来说,在广东省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它不仅改变了和改变着农村的面貌,而且把全省的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
但是,由于时间短促,准备不够,工作比较草率,因而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比较突出、也比较普遍的是贯彻执行阶级路线不全面,因而影响到合作社质量的问题。
在关于贯彻执行阶级路线的讨论和检查中,各地同志认为,目前主要问题是不依靠贫农,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贫农入社。在这方面,各地代表都列举了许多事实。比如在粤北地区,就有些人说贫农有“三难”:“地坏耕作难、牛瘦犁耙难、度荒照顾难”。粤东地区的某些区乡,也出现了一大堆贬低贫农的怪论。说贫农“没有文化、思想落后、不能领导”;说贫农“没牛、没钱、没生产经验,说话不吃香,没有人听”。排斥贫农和不依靠贫农的现象,当然不光是制造舆论而已。清远县有一个乡的支部副书记,在发展合作社中公开提出“四不要”:“没有劳动力的不要,没有耕牛的不要,不能带股金的不要,农具不好的不要。”南海县有些区乡干部,走路都不愿从贫农的门前过,原因是怕贫农提出入社的要求。粤北区连平县梅花社在编生产队的时候,有一户生活比较困难的贫农,谁也不要,最后不得不用抽签的方法来解决。
到会的同志们一致指出:尽管有些人制造了这样或那样的谬论,限制贫农入社;但是,贫农的入社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粤北区一些乡村,有些贫农带上铺盖,睡在乡政府办公的地方等待报名。有的怕一个社批不准,就一连在五个社挂号。翁源县附城乡岭头村有三户贫农,因为没有入社,他们见合作社做什么,自己也就做什么。合作社积肥,他们就把自己积的肥,跟合作社的堆在一起,并口口声声地说:“无论如何要入社。”连山县桂花乡的贫农,看见乡干部到县里去参加合作化训练班,他们便自动地推选了七个代表,自己带上口粮去受训。这个乡的贫农质问不让他们参加合作社的乡长说:“我们一不是反革命,二不是地主富农,三来,我们的祖宗三代都清白,为什么不准我们入社?”
在那些制造“贫农不好”的舆论的地方,也就同时出现了强拉中农入社的现象。
会议分析了造成这一错误的客观原因和思想根源。从客观上来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运动前的思想准备不足。自从毛泽东同志在七月三十一日作报告后,省委在八月间召开了省委扩大会,九月间召开了全省党的第二次代表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前后,各区党委、地委和县委,也都先后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这些会议,都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右倾思想,做了尖锐的批判,因而掀起了全省性的合作化高潮。但是,在这些会议上,对于办合作社应该依靠谁,团结谁,斗争锋芒朝着谁,则没有很好解决。同时,对于合作社的全面规划和阶级规划,也都布置得不具体、不及时,许多地方是在事后“补课”的。这是没有很好依靠贫农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一些党员经济地位上升以后,滋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比如清远县长埔乡,有二十三个党员,原来只有三个党员是中农成份,其余的都是贫农成份。现在二十个贫农成份的党员当中,已有十六个上升到中农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的变化,就不能不引起思想上的变化。在党的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党员的思想情况比较正常;在党的教育比较差的地方,就出现了一部分党员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坏现象。南海县四区联州乡党员劳华东,土地改革前当了七、八年长工,生活很苦。土地改革中分了十亩田,当了乡长。一九五三年党号召组织互助组,他带头成立了一个常年互助组。由于他的推动和影响,全乡随即出现了三十六个互助组。但在这两年生活好了以后,他就带头散伙,致使全乡的互助组一半以上垮台。这次合作化运动中,他不但对群众的入社热情不感兴趣,反而表示要退党。他说:“入了党,不入社不行,入党入错了。”像劳华东这样的党员,虽然不多,但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据粤北区党委报告,这几年来,县区干部的家庭经济地位上升也是很快的,他们曾经调查了十二个县的县委和区委,发现这些县委和区委干部当中,家庭有剥削行为的占百分之十。连县县委副书记成来凤的家里,就把六条耕牛、三亩土地拿去出租,变成了剥削农民的新富农。去年办社的时候,区干部建议他动员家庭入社,他说:“我家没有劳动力,入社会减少收入。现在入社不适当。”事实证明,许多地方所以发生那么多不依靠贫农以及排斥贫农的现象,所以发生强拉中农,以致出现不少“中农社”的现象,是和许多党员、干部资本主义思想作怪分不开的。
是的,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在强调依靠贫农、树立贫农骨干和贫农领导以后,个别地方也产生不要中农和排斥中农的现象。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是贯彻执行阶级路线不全面的表现,是某些干部为了证明自己贫农观点强而偏到另一方面去的结果。
在这次运动的后期,各地党委对于排斥贫农,强拉中农的倾向都做了一些批判,对于一些没有认真贯彻执行阶级路线的社做了调整,从表面上来看,问题不大了。但实际上,仍有不少社的领导权,或明或暗地操纵在上中农手里。为了确保贫农优势,会议决定对已建成的合作社进行一次普遍的检查,及时纠正执行阶级路线中的错误。同时,在新建社中,有大约百分之十的人(上中农)情绪不安,思想不稳。对于这些人,他们若要求退社,可以允许,也可以允许暂时挂号,以后入社。
其次,新建社中互利原则执行得不好,有的地方没有照顾贫农利益,把贫农土地的产量评低了;又有的地方过低评定了中农的产量。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对的,应该重新评定。对于其他生产资料,评得不合理的也应该重新评定。同时,新建社应该转向生产,拟定生产规划。
在这次运动的初期,广东各地都先后开展了整党和建党工作。事实证明,合作社的发展和巩固,跟党的工作好坏是分不开的。凡是整党工作搞得好的乡村,合作社的发展就特别健康。没有整党,或整党不彻底的地方,合作社的发展就慢,问题就多。前一个时期的整党,一般整得不够彻底,党员的资本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批判。有的问题没做处理;有的草草整过,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次会议指出,对于整党不彻底的地方,应该继续整党;问题没有处理的地方,要迅速处理。在整党中,主要锋芒应当针对富农资本主义思想。在合作社规划过程中,各地也应该把发展党的规划做好,争取在一年当中在所有的乡村建立起党的支部,以便领导合作化运动继续前进。
在合作社大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混进了一些地主、富农或其他反革命分子,他们对合作化运动进行猖狂的破坏活动。据粤东地区统计,仅在九、十两个月内,就发现了十一起谋杀案件。因此,在巩固合作社工作的同时,必须坚决把那些混进来的地主、富农分子清洗出去,给破坏合作化运动的反革命分子以毁灭性的打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