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4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石忠信
  内容提要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带有根本性、总体性和长远性。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在于保持清醒认识,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明确主攻方向,找准工作的突破点;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保持清醒认识,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带有根本性、总体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只有认清大局,才能自觉地维护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成功实现,关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表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经验的科学内涵,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大课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是我们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三大课题”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就会全局皆活,否则就全局受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十分繁重。只有牢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关键所在。驾驭全局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驾驭全局,就是顾大局、识大体、抓大事,集中力量解决那些根本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必须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领导干部抓住了重大问题,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把握全局,赢得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明确主攻方向,找准工作的突破点
  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本在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准工作的突破点,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重点,勇于突破体制改革的难点,及时化解事关稳定的热点。
  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突出解决加快发展的重点问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应抓住几个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先导。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人才是本、园区是根、创新是魂”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实施突破,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能够带动全局和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支撑。利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契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汽车、电站设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建设国家机械制造业基地。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新型农业观、农村观和农民观,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坚持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主导和牵引,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完善城市整体功能。
  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突出解决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革除体制弊端,实现体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力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发展信贷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运用市场机制启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到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使各级政府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监管员”和“服务员”,努力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政府。
  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突出解决保持稳定的热点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顺一切皆顺,民心稳社会就稳。稳定民心,就要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必须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降低失业率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逐步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促进为动力的新型就业机制,不断扩大就业领域和覆盖面。扶贫济困是党和政府之责。如果困难群众的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保障和扶助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仅要从政策上照顾、经济上扶助,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谋生能力;不仅要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形成人人关心、爱护、帮助困难群众的社会氛围,而且要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稳定之基。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就业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要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
  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解决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把握工作的着力点,找准工作的突破点,根本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强化政治责任,树立大局意识。讲大局是衡量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大局的命运决定着局部的命运,大局的利益决定着局部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大局观念,想大局,议大局,谋大局,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只有站在全国工作大局上观察和解决自己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才能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只有站在全省工作大局上谋划和确立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总体战略,才能更好地在全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培育战略思维,着眼未来发展。战略思维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察和预见,是对事物总体的分析和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驾驭复杂局面、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基本要求。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下观察和处理事关本地区本部门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在谋划城市功能定位时,提出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工业、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和东北亚重要经贸中心以及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并不是单纯考虑其现有的规模和优势,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着眼于市场的潜能和自身发展的潜力。实践证明,这一定位坚持立足于现有,又不满足于现有,更不局限于现有,是切实可行的。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五型”政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还是保持稳定,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把握大局、破解难题、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改进领导方式,完善决策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调研型、决策型、服务型和网络型的“五型”政府。建设“五型”政府,有利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新执政理念,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践证明,建设“五型”政府,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转变了工作作风,拓宽了工作领域,创新了工作机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创新工作机制,实行“课题制”。在新的形势下,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离不开建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三者协调统一的科学有序、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此,我们借鉴大学、科研部门实行的“课题制”工作方式,把“课题制”引入党政工作。“课题制”涉及的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实行“课题制”,构建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形成了牵头部门与其他各方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合力攻关的机制,克服了以往因调研和解决问题相脱节而使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弊端,从而突破工作难点,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作者为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市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