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九日山帆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6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九日山帆影
章武
  在全国名山中,以某一个特定的日期来为自己命名,九日山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它成名的历史,和脚下的晋江一样长。
  那是晋代永嘉年间吧?为逃避战乱,中原土族纷纷南迁,来到福建,来到泉州,最终,在这里择水而居,落地生根。于是,这条江便被冠名为晋江。农历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古人的登山节。对于移民们来说,晋江边的这座小山,自然成为他们北望中原,寄托乡思最好的载体了。因此,它也就赢得了九日山的美称。
  九日山海拔只有一百多米,但东、西、北三峰鼎立,内里大有乾坤。漫山遍野的花岗岩,或昂首向天,为奇崛的峰峦;或侧身壁立,成大片的断崖;或塌陷为深深的峡谷,崩裂成幽暗的洞穴。在老榕树长髯的拂拭下,在龙眼树和相思柳绿荫的怀抱里,在山泉水的淙淙流响和鹧鸪鸟的声声啼鸣中,处处撩人发思古之幽情。
  只因为,这里的摩崖石刻,几乎到了“山中无石不刻字”的地步。从东峰到西峰,沿着曲折的山道一路走来,抬头是字,低头是字,转过身来还是字。篆、隶、行、楷,精彩纷呈;宋、元、明、清,历朝俱备。尤其西峰一侧,巨崖从山巅直插山根,被腰部的灌木丛一横,天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竖定的行书“九日山”三个巨字;下层,是紧紧相挨着的一方方摩崖石刻。远远望去,就像一张报纸的某个专版,上层是熠熠生辉的套红总标题,下层是一篇篇分栏排列的稿件。一座山,就是一整版站起来的、顶天立地的绝妙文章!
  在全山七十七品摩崖石刻中,最珍贵的,当数十三方祈风碑刻了。简约而又精确的文字,在石头上记载着南宋时期晋江流域的繁荣,泉州港的兴盛,海上交通的畅达和经贸活动的频繁……
  每年冬季,当东北季风徐徐吹来时,泉州的郡守和市舶司的官员们,便来到九日山下的晋代古刹延福寺,在喧天的鼓乐和袅袅升腾的香烟中,举行隆重的祈风仪典,欢送满载丝绸、瓷器及大批中国货物的“番船”,从晋江,从泉州的刺桐港,扬帆出海,沿着蓝色而透明的“海上丝绸之路”,飘向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海岸……
  九日山的石头,是历史的回音壁。它能说话,会唱歌。它录下的,是古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平等的对话,它所回放的,是一曲曲和平与友谊的赞歌。
  距最后一次祈风盛典七百多年之后,1991年2月,一艘由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重新驶进了泉州港。一群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朋友,作为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的队员,在主人的引领人,一步步登上了九日山。当他们亲眼看到山上这些举世独存的祈风石刻时,群情激昂,久久不能平息。最后,他们把万千感慨浓缩成几句简短的留言,用中文和英文记进了九日山的石头:
  作为朝圣者,我们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在古老的九日山上,这是最新一方摩崖石刻,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此行留在中国大地上惟一的石刻。它,标志着泉州的九日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受到了举世的公认。同时,它也证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崇尚对话与友谊的民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