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海外“一拖”迎难而上求开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8
第7版(国际)
专栏:走向国际

海外“一拖”迎难而上求开拓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赵章云
  “中国洛阳第一拖拉机集团”(简称“一拖”)是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一拖”科特迪瓦公司则是该集团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分公司。10年来,该分公司经历了当地的骚乱、政变、内战等最不稳定的局势和原材料降价、市场萎缩、驻在国百姓购买力下降等曲折和磨难,终于在海外站稳脚跟,并成为目前“一拖”集团在海外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一家分公司。
  “一拖”科特迪瓦公司于1992年建于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建立之初,由于当时的局势、市场和价格都比较理想,分公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开发了一组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5年内,分公司的贸易额达到了一定的规模。1997年,中国政府向科特迪瓦政府提供了一笔贴息贷款。该公司及时抓住了时机,利用这一优惠贷款,迅速扩大了经营规模,使公司获得了一次较大的飞跃。
  1999年年底,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稳定了40年的科特迪瓦发生了军事政变。随后是军政府统治时期,之后便是各党派因2001年的大选而发生的各种争论、集会、游行和冲突,许多外国人的商店被砸被抢。去年9月19日,科特迪瓦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兵变和内战,国家几乎到了分裂的边缘。3年多来,科特迪瓦的政局一直没有稳定过,这给该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上近3年来国际咖啡和可可价格的持续下滑,“一拖”的主导产品——农机的销售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面对困难,“一拖”分公司没有退却,而是在“一拖”集团公司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团结一致,不怕艰险,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拓和研究市场。
  为避免因科特迪瓦政局不稳和混乱而造成我国家资产的流失,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对科特迪瓦的13个分店进行了整顿,总结出了一套适应非洲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面对因政局不稳而造成的农机市场的萎缩,他们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拓展经营范围。2001年5月,他们成立了以承揽对外机械加工和制造业务为主的“一拖机械制造厂”,使分公司很快就在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面临自2000年以来国际咖啡、可可和棕榈油等价格急剧下滑对分公司农机产品销售造成的严重打击,他们不仅迅速地调整了产品结构,而且及时地研制出了新的产品,使公司较快地走出了困境。为扩大整个西非地区的市场范围,他们又注意开拓科特迪瓦周边国家的市场。2001年2月,他们在利比里亚投资收购了以制氧为主、兼营农机销售的分公司。
  10年来,特别是最近3年来,“一拖”科特迪瓦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成功,主要依靠了分公司一班人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灵活机动的应变精神。分公司总经理宋海浩还认为,光有精神还不够,合理的人事体制和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团队的带头人必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又会外语;总经理必须有充分的人事权和制订合理的激励措施。唯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真正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