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阅读
  • 0回复

江苏百名教授兴百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8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来自农业科技年的报道(6)

江苏
百名教授兴百村
本报记者 蒋建科
  8月28日,天刚放晴,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侯喜林教授就从南京赶到地处苏北的东海县桃林有机食品基地,正在地里从事有机水稻种植的农民一下子便围过来,问这问那。农民们高兴地说:“侯教授来了,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
  侯教授何以如此受欢迎?一位农民悄声说道:“普通水稻1公斤才卖1元钱,侯教授指导种植的有机水稻1公斤要卖2.5元钱呢!他能不受欢迎吗?”
  在连云港,今年共有100多位像侯喜林这样的专家教授,深入连云港的100个村子,开展“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这是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在农业科技年活动中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淮海工学院、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推出的一台重头戏。
  南京农业大学和连云港市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从1991年起,南京农大开始向连云港市派出科技副县长,至今已连续派出7届,同时还坚持常年为连云港市开出“科普大篷车”,解答农民群众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今年农业部作出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的决定后,连云港市和南京农业大学的领导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关系,开展“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学校为此还成立专家咨询团,出台相关政策,把“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作为考核师生和干部的重要内容。连云港市则尽力为教授们提供方便和条件,每个村都确定一名联络人,由每个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要发展的项目,然后由教授们选择对接,对口支援,并确定每个村由一名教授具体负责联系,进行技术指导。
  记者分别在东海县大平乳品厂养殖基地、赣榆县门河镇中药材基地和宋口村大菱鲆鱼工厂化基地的采访中看到,教授和农民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在传授技术。面对持续不断的连阴雨,许多教授干脆挽起裤腿,和当地的农民、干部一起冒雨下地查看作物受涝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