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农村五保供养的新思路新举措——广西五保村建设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8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农村五保供养的新思路新举措
——广西五保村建设调查
关东海
  在广西,在钦州市、钟山县这些土地较多的县市,当你漫步自然村中时,你可以看到崭新的四合院式的平房,全是砖瓦或砖混结构;在桂平市、兴业县这些土地较少的县市,你可以看到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它们都坐落在村委会所在地或大自然村的中心,居住其中的全是五保老人,他们或聊天,或看电视,或下棋打牌,或下地种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广西一年内出现的新事物: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五保村。
  在救济中萌生的智慧
  钦州市背山面海,常年受台风侵袭。该市的民政一直清醒地认识这个事实:相当部分的五保老人住房都是十分简陋的、甚至是危房。在受灾倒塌房户中,最无自救能力的,要数五保户。年年修危房,年年有危房,风灾雨灾级级慌。为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钦北区率先兴建了12个灾民五保新村。钦南区在2001年7月遭受两次台风正面袭击,五保户塌房600多间,也相继建设五保村。灵山县则在2001年9月建成了总投资8万元的五保村。由建灾民新村而想到另建五保新村、再进一步想到无灾也建五保村,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以改善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一个新思路、新举措就这样在救灾救济的实践中诞生了。
  贺州市属的钟山县,北邻五岭之萌渚岭,43万多人口,财政收入仅1.1亿元,可用财力只有8000万元,居住着汉、壮、瑶等多个民族。2000年水灾,该县两安瑶族乡的沙坪村,塌房6户,在灾后重建中,也诞生了这种新思路。2002年,钟山县在受洪涝灾害严重、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4个乡镇的6个大自然村(或中心村)都建起了五保村。
  自发的公益事业的启发
  桂平市江口镇有个盘石村。这里田畴遍野,民生殷实。2002年九九重阳节,一个村级五保敬老院在这里诞生了。
  盘石村委会,有5000多人口,其中五保户50多人。覃志林,曾任职村支书7年,在村民中有很高威信,退休后仍然热心公益,倡议兴学校、建公园、办农场,尤其倡议建一所村敬老院,让五保老人集中居住,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在村委会的授权下,这位老支书奔走呼吁,盘石村民急公好义,出钱、出地、出力、出料,共集资11万元,半年时间建成了一座两层的钢筋水泥框架、红砖结墙的楼房,有12个房间、一个宽敞的庭院,入住23人。二楼有个大图书室,摆放着离退休老干部赠送的众多图书。一楼客厅有电视、棋牌活动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五保老人从中民主选举一位老人为院长,自己订立管理规则。每月开会两次,讨论院务。自己种菜养猪,改善生活。煮饭分六个组,每人一月轮换两次。在这里供养的老人个个红光满面,笔者一入厅堂就感到扑面而来的洋洋喜气,对村集中供养的优越性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贵港市民政局长覃启进看后激动地说:“这是农村公益事业的榜样!这种自发、主动的精神非常可贵。”
  村级集中供养有什么优越性?
  记者在盛夏时节,走访了贵港市属的桂平、贺州市属的钟山、玉林市属的兴业的十几个五保村,所到之处,都向五保老人们询问同样一个问题:“您们喜欢住这里吗?”得到的回答,众口一词:“喜欢!”再问:“为什么?”都答:“这里住得好,刮风下雨不愁屋漏墙倒了。这里吃饭按时,不会饥一顿饱一顿了。这里人多热闹,聊天玩牌看电视,不寂寞了!”又问:“您们还想回到原来住宅(指分散供养)吗?”答:“不愿!”异口同声,令记者大大惊奇。
  五保村对农村五保户来说,是天时(气候)、地利(本土)、人和(乡亲)三全的选择,既得乡镇敬老院的优点,又免了分散供养的缺点,是最有利于他们的集中供养形式。对政府来说,这种模式由于具有基建投资少、管理费用低、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优点,是尽快解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一条好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