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我是怎样学会当大社主任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0
第2版()
专栏:

我是怎样学会当大社主任的
梁祥胜
摆脱事务主义
我是广东省中山县群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一九五四年秋季,我们社一下子由十六户扩大到一百三十多户,我过去领导小社的经验就不够用了。
这个大社刚投入生产的时候,工作可忙乱透啦,每天不管白天黑夜,总是一大班人围着我,简直把我搞得头昏眼花。
当时,我对自己的职责还不大明确,见一件就去做一件,甚至社员出工不齐,我也亲自逐户去找。做的多,想的少。自己忙得昏昏沉沉,辛辛苦苦,可是工作没有计划,越忙越乱。
于是我就想:究竟当社主任应该负担什么工作?要首先抓住哪一环?
过去一年当社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必须首先抓住社的生产工作,使社能够有条理地进行生产,也就是说要抓好生产计划和劳动力的组织。于是,我就集中力量抓住这些主要问题,把其他各种事情交给其他干部分工负责。例如银钱收支交给会计、出纳去管;买艇、租艇由副主任负责搞;平日给每个社员派工等工作,也是预先跟队长、组长大体商量好,由他们去干。使自己从许多日常事务里摆脱出来。
不能单靠自己带头生产
我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首要职责是搞好生产,可是,怎样深入领导生产,这还是一个大问题。领导十六户小社的时候,我是亲自参加生产,以自己的带头作用来领导的。那时,我一边生产,一边就考虑了全社的工作安排。最多也不过是早一点收工,到各块田巡一巡。这样,生产上有什么问题,下一段应该做什么,人力怎样安排,也就心中有数了。我从这点经验出发,就以为只要自己亲自参加生产,事事带头,就能领导好生产。扩社以后的初期,我亲自参加了第一生产队第一组的生产,每天早些起床,叫社员出工。可是,这样带头,并不能带动全社一百多户三百多个社员。相反,埋头在一个生产小组干活的结果,却使自己对全社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这样,就没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工作。
这时,我开始体会到:深入田间生产应该是为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领导生产,而不是单纯为了起带头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就改变了在一个生产小组里埋头生产的方法,而采用“巡田”的工作方法。每天到各个耕作区巡一巡,看看各个队社员的生产情绪,找队长、社员谈谈话,了解情况。
有目的地深入田间
巡田的头几天,我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是有不少队长、组长缺乏调拨指挥劳动力的办法,不懂得按工作需要划分临时作业小组。例如锹河泥,本来只要七个人就能干得很好。可是,有些队却把十四个人弄在一块传泥,第二队第二组甚至二十二个人都堆在一块,造成了很大的窝工浪费。我发现了这些情况,就找队长商量,划分了临时作业小组,效率提高了许多。
第二是有些社员工作贪多图快,不顾质量。在第一队第四组,我发现卢金海翻田的时候,翻了一行稻茬,却用泥盖住了另一行稻茬。我叫他们小组的社员来看,并且批评了卢金海,让他知道这样做会使生产受到损失。
第三是评分记工不合理。有些队(如第二队)干部较弱,评起分来没人发言,后来索性不评了,社员劳动情绪很低。于是我就告诉队长,应该怎样在组内找标准劳动力,互相比较评成数。
此外,还发现了出勤不齐等等问题。
我觉得,这样巡田是当一个大社主任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的好方法。每天到各个耕作区跑一趟,同各个队长在田头碰碰头,比之晚上开会听汇报好得多,有些问题能及时解决,干部也不致过分疲劳。而且自己亲自到各个耕作区跑一趟,各个队的出勤人数,生产情绪,效率快慢,质量好坏,全都一目了然。每次巡田发现的问题,我就在晚上同副主任和生产队长碰头的时候提出来,已经解决了的,要各队都引起注意;没有解决的,就同大家研究解决的办法。
这样巡田应该事先有目的,不是心中无数地到处逛。所谓有目的,是指两件事。一是什么时候着重了解什么东西,要心中有数。例如临近插秧的时候,我就着重抓各队各组的插秧计划(什么时候开始插,先插哪里后插哪里,人力是否赶得及等)。插秧开始以后,就着重看各队人力分工、排工是否适当。其后,就着重抓插秧当中怎样搞好按件记工。二是什么时候应该着重到那个耕作区,也要心中有数。我平时是专门到困难多、问题多的生产队了解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经常掌握数字
要把一个一百多户的大社的生产安排好,单靠感想,想到什么干什么,是不成的。必须要掌握数字。例如,每天出勤人数多少?干了多少活?效率如何?生产进度怎样?能够经常掌握这些数字,就能发现很多问题。
今春备耕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懂得这一点,曾经吃过苦头。那时,我连全社户口、人口、劳动力的确实数字都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出工更加不知道。
后来,我们把各生产队的户口、人口、劳动力统计好;每天晚上,统计一下各队出勤人数,出勤少的就查查是什么原因。这样,我们逐渐注意了掌握数字,从掌握数字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绞泥,起先效率很低,后来每天分别进行统计,就发现吴连深小组负责的那只绞泥艇一天能绞四百八十多艇,别的艇只能绞三百艇。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原来其他的绞泥艇每天迟出工,早收工,人又没有搭配好,不大合得来。发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立即向大家介绍吴连深小组的做法,提高了各绞艇的工作效率。
帮助干部学会做领导工作
要领导好大社,当然不能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要靠全社干部共同把责任担当起来。
在初投入生产的时期,由于大家都缺乏经验,工作往往搞不好。例如副主任梁齐安,本来分工的时候决定由他专责领导撑泥工作,可是他不懂得应该怎样领导。一次,有些社员不出工,他也不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却自己亲自去顶替撑泥的,结果工作也没搞好。
碰到这些情况,我就把自己的领导经验告诉大家。我对梁齐安说:你一个人拼命干,比不上发动全体社员动一动手;当干部的不能单靠一股劲,要多想办法。平时,我同各个社务委员、队长碰头的时候,都首先问他们:“这几天应该抓紧什么问题?”或者是:“你说,当保管委员要干些什么?”这样来启发大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培养干部,不仅仅要提高他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提高思想。有些干部还不懂得自己工作的意义,碰到困难的时候会情绪低落,这就要好好鼓励他们。例如,第五队比较难领导,队长就失去信心,不想当队长。我对他说:几十户人的米缸放在你的肩头上面,社外许多农民都看着我们这个社,你怎么能中途撒手不管?接着,又跟他一起研究领导方法,坚定他的工作信心。
经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改进了领导方法,现在,我们社的工作已经比较以前有计划、有秩序得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