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茶农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1
第3版()
专栏:

茶农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陈学昭
十一月二十四日,我访问了出产著名绿茶的西湖郊区的龙井村,并参加了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大会。
整个村子沉浸在从未有过的喜悦里。通往会场的路口,正当村子从东到西的要道,搭起了一座彩楼,挂起了许多红绿的旗子。大幅红布上贴着标语:“组织起来!”“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这个隐没在丛林和茶山、有着很多古迹、传说和逸事的古老的村子,今天突然显得那样年青而又美丽了。
大清早,当太阳刚刚透出南高峰的顶,龙井村的人们一放下吃早粥的碗,换上了新衣服,就三三两两聚集在门前、路上,等候开会了。穿着花布棉衣或咖啡色呢衣的是妇女,戴着红领巾的是小学生,胸前别着淡黄色绸子写着“纠察”、“招待”的是男女社员们,别着红绸子写着“主席”的是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的主席团的成员,还有这里一群那里一群的老老少少社员们,陆陆续续向会场走去。
曾经是地主大厦的客厅,土地改革以后是村农会的会议室,现在是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借用的礼堂,大会就在这地方举行。
省、市、区的来宾们被殷勤的招待员邀请坐在前面的几排凳子上。来宾们和社员们挨挨挤挤地坐满了整间屋子。
毛主席的像挂在主席台的中间。庄严的激动的国歌宣布了大会的开始。大会的主席王小凤,是一个年青妇女,她说:“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成立了!龙井村的农民今天开始迈向社会主义的大路了!”
会场里鸦雀无声,彷佛听到了人们的心在激烈地跳动。
接着,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筹备委员会主席高景水报告了这个社的整个情况和今后的全面规划。
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是由村子里三个茶叶生产合作社:狮峰茶叶生产合作社、九溪茶叶生产合作社、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和一些零星小互助组、个别的单干户合并成的。现有一百零六户,总计人口四百四十四人。占全村总农户百分之八十。除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外,只有中农九户、贫农两户、小土地出租者两户还没有参加,其它已经全部入社。现有茶地二万八千四百八十五亩,水稻田一万一千四百十五亩,再加新开珊瑚沙(钱塘江中的一个小岛渚)荒田五十亩。
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的前身、四十六户的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曾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年第一季度,当时还是二十七户的龙井茶叶互助组,看到区里来人帮助狮峰茶叶互助组办社,组员们也都要求办社,在组员大会上,大家决定办社,但是区里不批准。不批准,怎么办呢?不批准,自己办。于是就办起社来了。可是,在浙江互助合作“坚决收缩”的时候,区里又叫他们转组,社员们坚决不同意转组,还是悄悄地办社。最后,区里的同志说试着办办看罢。
农民要走合作化的道路,农民要求富裕,要求幸福,要求进步。农民不愿老在旧的道路上摇来摆去,农民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不批准,自己办
在不批准,自己办的时候,社里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思想的尖锐斗争。
社员中有一个富裕中农,他一听到区里不批准他们办社,并且叫他们转组,就主张转组;但是大家要办社。这个富裕中农心里想退社,可又觉得面子关系,单单他一家人提出退社,说不出口来,于是便进行了许许多多退社的活动。他和他的儿子拉拢一些中农社员和个别贫农社员,组织退社。在上茶山施肥、掘地的时候,他和他的儿子在山上找中农社员开秘密会议,商议退社的办法和对策:如果别人问为什么要退社,应该怎样回答。这个富裕中农一方面向社提出要求给他保证,保证他参加社不减少收入,另方面却又消极怠工。如果减少了收入,社应当赔偿他的损失。他又企图压低其他社员的工资分,以挑起其他社员对社的不满,鼓动其他社员退社。头、二茶结束以后,这个富裕中农和儿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找村子里收入最高的单干户算细账,证明自己入社收入减少了。在这个富裕中农父子组织退社的活动中,被他们拉拢的有十三户社员。但是十四户贫农坚决要办社,即使十三户退社,十四户贫农还是要办社。这样,社还是办起来了,而且在斗争中间,社又扩大了,从二十七户扩大到四十六户。
模范要经过社会主义的考验
今年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冻死了三十三亩茶蓬,更新了二十亩,这二十亩要两年后才能采摘。用弥补办法,施追肥,来增加产量。用制高级茶,减少副茶,来增加收入。结果,今年茶叶虽然少产二十五担,但是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元。今年夏秋的干旱也是严重的,几十年所未有过的干旱。社员戚邦彦的茶蓬都在高山上,三亩六分茶地冻死了三亩,他的妻子只好坐在茶山上对着冻死的茶蓬痛哭。戚邦彦有九分水稻田,在清波门外的长桥边,离得很远,又是高田,社里动员五十多个人抗旱,五十多个人挑西湖里的水挑了五小时,把这九分的水稻田挑满了。虽然这样干旱,由于组织起来大力抗旱,社里的水稻田每亩的收成平均超过定产五百一十斤,收一千四百二十斤。秋收后分红时,就连那个阴谋组织退社活动的富裕中农也增加了收入,只是因为他自己消极怠工,增加的不多。
戚邦彦一家八口人,除吃用外,分红时还分得了八担大米,五十元人民币,家里还有两只猪。社员李寿鹏,讨媳妇时欠的债已有五年了,现在孙子也有五岁了,今年才把债还清,还分得了六担大米。社员戚邦开二十多年来没有买过布,穿的都是向这家那家讨来的破旧衣服,现在自己做了新衣服,儿子做了一套中山装,买了一条卫生裤,还养有一只猪,存四个月的粮食。这在戚邦开,简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戚春泉夫妇都已老了,一个六十岁,一个六十二岁,过去每年除了头茶一个半月以外,月月都是靠人民政府救济的,自从入社以后,社里分配做些轻便工作,吃过用过外,现在还有六个月的余粮。
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的事实教育了农民,农民只有走合作化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是通向光明和幸福的。被那个富裕中农拉拢而要求过退社的十三户中间起了分化,纷纷对他们父子阴谋破坏生产合作社的活动,展开了揭发和批评。
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戚邦彦对这个富裕中农说:“你不该把我也拉着往后退!我今年要是没有生产合作社,一家人只有死路一条!”
社员们气愤得很,有的提议干脆把这个富裕中农请出社去,因为参加社是自愿互利的,他既不愿,又想害别人,何必留在社里呢?可是到这时候,这个富裕中农却又要求把他留在社里,检讨了自己当时对生产合作社怎样没信心,自己光想个人发财的自私自利、剥削别人的资本主义思想。
终于,社员们把这个富裕中农仍然留在社里,也有社员提出把他留社察看几个月;后来,想到他曾在一九五二年得到过市模范丰产户的奖旗,又觉得他已经作了检讨,就没有留社察看,仍让他作为普通社员,再给他一个考验的机会。虽然他曾经是模范,模范也要经过社会主义的考验。
一个出团,一个入团
这个富裕中农的儿子是一个初中学生,并且是一个青年团员。前年,他父亲把他从城里的中学叫回家来从事农业生产。这个青年刚刚回到村里来的时候,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对他表示了莫大的欢迎和重视,到处说着赞扬他的话。特别是那些没有考得上初中的小学毕业生,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村子里的团支部也非常关怀他。但是这个青年团员辜负了大家对他的希望,不听党、团的教育,也不听同志们的话,只是听他父亲的话。他父亲拉拢其他社员退社的活动,都是和他同谋的,有时则完全由他出面。最初,社员们以为这个青年能写能算,又会炒茶,对社里会有很多帮助。可是没想到他的帮助却是在另一方面,不是帮助巩固社、发展社,而是用他的能写能算来积极帮助他父亲破坏社。是他,去和村子里最高收入量的单干户算细账,散布参加生产合作社不如单干好。村子里的团支部曾及时的不止一次地对他进行了教育,可是他仍然在暗地里进行破坏。团支部得到上级团委的批准,开除了他的团籍,来教育其他团员和教育他。在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里留社察看三个月。
就在同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中,有一些青年积极分子入了团。这个富裕中农儿子的堂哥哥徐狗儿是新团员中的一个。我记得在一九五二年,狗儿那时在村子里的名誉并不是顶好的。狗儿的父亲在过去曾经一度做过茶叶生意,有浓厚的自私自利、投机取巧、好吃懒做、好占便宜的商人习气,狗儿也不免受了点父亲的影响。当人们忙得没命的春茶季节,狗儿却扱着一双破棉鞋,大白天睡懒觉。但是,青年人是容易教育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教育人的最好的学校。自从办社起,狗儿觉悟大大提高,不仅成了一个劳动能手,而且对他父亲的种种不好思想,也能进行批评。狗儿在村子里青年中的信誉一天一天高起来,终于,狗儿参加了团,成了一个光荣的青年团员。
在不久的将来
龙井茶叶生产合作社的全面规划,也可以说,就是龙井村的全面规划。
生产规划:除了水稻、春花、其它农作物和副业养猪外,主要的茶叶生产在一九五六年要求比一九五五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五。产量达到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九斤。平均每亩一百四十斤。提高高级茶,减少副茶(副茶在一九五五年占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五。要节约,少用大柴三百九十担,多用毛柴。减低成本二万六千零四十三元。
开荒地三百亩,今年已开五十亩。一九五六年一百亩,一九五七年全部完成。除了种茶和种稻外,五十亩种橘子,五十亩种杨梅,十亩种梨子。既有果子吃,又能绿化山岭。此外,恢复原有的竹林。
基本建设:整理狮峰上有古迹性的十八棵茶;一九五六年春叶以前从四眼井接装电灯;建立四个制茶工场;一九五六年置两架杀青机,三架揉拧机;用义务工修建一个礼堂;建立一个兽医站;一九五七年置一辆大卡车,全套炒茶机。
文教工作:一九五六年在全村党、团员、社干部中扫清文盲;中学生成立一个自学小组;用义务工建立一个球场、一个俱乐部、一个图书室。定报纸三份(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青年报);建立一个炒茶学习班;一九五六年每月放映一次电影;巩固原有的村业余剧团;巩固原有的球队。
卫生工作:扩大原有红十字卫生站;一九五六年成立一个托儿所;巩固原有妇女保健组;一九五六年和地方国营龙井茶场合办一个小医院;社员服务站已经建立,开始代销供销合作社的日用品。
根据全面规划,一九五六年的劳动分红将达到八万二千六百四十八元,每个劳动日将比一九五五年增加一元二角,而是三元二角四分了。
还有最大的一个目标,要在一年之内争取转为高级生产合作社。所有这一切,人们是有信心来实现它。
生产合作社是只大轮船
成立大会在中午结束了。
午后,人们兴高采烈地在龙井小学的戏台前看杭州蜜蜂剧团演出越剧“穆桂英”。晚上还有业余剧团的演出呢。
午后,我找高景水同志谈了好久。
戚邦彦没有看戏,在门口担任“纠察”,我走出来正碰着他,便问:“怎样啊?”他满脸堆着笑,回答我说:“你不是已经听到了么?我家要是没有参加生产合作社,那,你想想,今年这个冬怎么过啊?”
站在门边,担任“招待”的女青年团员戚小英对我说:“刚才那老伯伯说得很好:‘互助组是只小破船,生产合作社是只大轮船,现在我们坐着大轮船,开向社会主义啦。’可不是么!”
当我走下山来,在龙井亭的下边,望见徐狗儿骑着一辆自行车跟在一辆大轿车的后面,飞驰而来。狗儿看见了我,煞住车,招呼我。他今天负责做联络工作,刚去接了大轿车来送蜜蜂剧团的演员们的。
真的,狗儿已经完全和一九五二年变了个样:黑黑的脸色,灵活的动作,显出是一个有觉悟的勤劳的青年。
“好呀!狗儿,好好的工作呀!”我说。
狗儿微笑着点点头,跟着大轿车飞驰去了。
我想着这个龙井村,自从一九五二年我第一次到那里生活和工作,这些时以来,村子的面目和人的面目有了多么大的新的变化啊!我想像着以后还要有更大的新的变化,我的心又是兴奋,又是激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