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普遍推行限额发料制度,节约原材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2
第2版()
专栏:

普遍推行限额发料制度,节约原材料
张大巅
企业拨发给车间的材料,无论是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工具或备件,都必须是有计划的。这些计划的基础就是材料消耗定额和车间的生产计划。限额发料,就是严格按照车间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和先进的材料消耗定额,计算车间的月份材料需用量,仓库按照这个限额准备材料,分发给各个车间。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限额发料制度,是厂矿企业材料供应工作中的一项最重要的组织任务。推行限额发料制度,可以提高给车间供应材料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可以使材料供应工作紧密地配合生产,便于监督生产中的材料消耗。严格控制材料拨发的数字,可以消灭车间的“黑料”和“黑仓库”,避免工人用“黑料”进行生产和隐蔽废品。推行限额发料制度,还可以加强生产中材料支出的核算,给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我们有可能据以制定措施,不断地改善材料供应工作,并且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为消灭原材料的浪费现象而斗争。
过去有些企业没有认真地推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的浪费现象很严重。例如,上海中华造船厂的很多金属材料都是在露天存放,无人管理,车间可以随便挪用。结果,几十吨废钢板不见了,五十吨铜件也丢失了,金属材料被盗窃的现象不断发生。在这个厂里,发料不审核,余料不退库,产生了废品就补料等等,已经成为惯例。上海锅炉厂的材料管理工作也很混乱,材料供应人员对车间用料心中无数,盲目备料,大量积压,仅第一季超储备资金便达四百六十万元。锅炉钢板到处都是,工人可以任意“选用”,不领料就出了成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当然更谈不到什么节约。
今年中央提出全面节约的号召以后,不少企业都重视了节约原材料的工作,组织广大职工进行了
一系列的节约原材料的活动。限额发料这一先进经验,在一些企业中开始推广了,有的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北京农业机械厂实行限额发料以后,仅仅九月份一个月利用的废料就达三万二千七百公斤,相当一至八月份平均利用率的百分之三百
一十;钢材少用了一万四千一百一十公斤,节约资金一万一千八百七十二元。过去出了不合格品就丢在一边,因此积压的资金很多;严格控制发料后,长期积压下来的钢犁铧三万片、轮圈二千六百五十件,都及时修复使用了。太原矿山机器厂推行了这种先进经验后,每天就有九十六个工人不用再到仓库里办理领料手续了。他们在一百二十部钻探机的生产过程中,就节约了五千八百四十一点三个辅助工时。
但是,现在也还有不少的企业没有推行这种方法。一些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限额发料是对于生产的约束和限制,推行这一制度就会妨碍生产任务的完成。他们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不惜把过多的材料投入生产,认为只要完成生产任务,浪费一些材料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不支持供应人员推行限额发料工作,他们认为实行限额发料解决不了当前的生产问题,不推行限额发料还是一样地进行生产。这些想法和做法当然都是错误的。我们知道,如果原材料供应得不及时、不齐备,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很难完成的。即令是完成了产量计划,但是在材料使用上也会有很大浪费,成本也不能降低。
目前在厂矿企业中推行限额发料制度是否已经具备了条件呢?应该说,条件是具备的。这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个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国家制定了五年计划,工业的生产任务已经稳定下来。通过材料消耗定额的普查工作,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也接近实际了。这些都是推行限额发料制度的极有利的条件。当然,目前也还有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在这些企业里推行限额发料制度是有一些困难的。但是这些困难随着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技术管理的不断提高,都是可以克服的。这里最主要的,就是根据企业的现实条件,结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先从主要材料或主要车间开始试行,然后再逐步推广。
根据一些厂矿企业的经验,推行限额发料制度,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企业的生产计划要及时确定。计划定得迟了,就会造成原材料供应的困难;计划变动得大,就会造成一部分原材料积压,一部分原材料供应不足。因此,推行限额发料制度,首先就要建立正常的计划工作秩序。计划部门应该按时提供年的、季的和月的生产大纲和月份生产作业计划,工艺部门应该按时提供原材料的消耗定额。然后,供应部门根据这些指标,认真检查库存材料的足缺情况,精确计划车间材料的需用量和应该拨发的限额,使所规定的限额完全符合车间生产的需要。
先进的材料消耗定额,是计算材料需用量的科学依据。由于材料管理的加强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材料消耗定额必然会不断地降低。因此,推行限额发料的过程,也就是材料消耗定额不断降低的过程。各企业的供应工作人员应该认真监督材料在生产中的耗用情况,不断修改落后了的定额,把它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从而逐步降低材料的拨发限额,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
第二,应该在仓库组织中配备一定的设备,集中地按照车间需要进行材料的切割、锯截、分类、分碎等加工工作。经验证明,集中下料,就能够节约金属的消耗量。如上海电机厂实行了矽钢片的套裁法,电动机的矽钢片节约了百分之十到十四点七,变压器的矽钢片节约了百分之十二。上海机床厂外圆磨床所用的钢板,由于按照绘制的图案集中剪裁,利用率提高百分之八。认真编制下料计划,也可以使长材、短材、料头、料边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材料潜力。
限额发料必须同送料制度相结合,要把应该发的原材料直接送达车间或工作地。因为车间工人到仓库里去领料,就会浪费有效的生产时间。实行送料制度,就可大大减少车间工人的辅助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严格节约材料的消耗,还必须实行余料还库制度,并且按照限额回收废料。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就可避免车间相互串用材料,消灭车间“黑料”和减少废品废料的产生。
有了周密的制度,还必须经常地认真地检查执行情况,防止制度流于形式。
推行限额发料是节约原材料和减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方法,它用科学的组织工作,把上千、万种的材料,以最节约的数量供应给车间。它也是推动整个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一个方法。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应该支持这一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工会、青年团组织,也应该密切地配合,把这一工作在各地厂矿中广泛地开展起来,以便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