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2
第3版()
专栏:

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埃及全国拥护和平委员会委员律师穆罕默德·艾卜勒·赫尔
一九三六年,英帝国主义把双边协定强加在埃及人民头上。这个条约的最重要条文是,规定要在苏彝士运河地区建设许多军事设备和营房,由英国占领军驻扎。此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规格,在埃及境内修建大量的公路和飞机场,以便用于战争。埃及承担发生战争或有战争威胁的时候把这些公路、飞机场和各港口无偿地交给英国支配和使用的义务,埃及将在这两种情况下给英国以任何便利和帮助,以满足英国的需要,如劳动力、粮食、房屋、土地、以及铁路、邮电、交通运输工具等。
由此可见,这个条约形式上是一个双边协定,实际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统治埃及的工具。
自从签订这个条约的那天起,埃及人民就为废除这个侵略性的条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更加高涨。他们起来要求废除一九三六年的条约,要求英军无条件撤退,要求取消自一九三九年大战爆发后就宣布的戒严令。宣传这些主张的运动在爱国青年中,特别是在开罗大学的学生中发展起来。在开罗大学里组织了一个学生协会。同时由开罗大学学生代表和工人代表共同组织了破天荒的“学生工人全国委员会”。
一九四六年初,各党派的学生团结起来了,接着学生和工人也团结起来了。开罗大学的学生从大学的所在地吉赛经过尼罗河上的阿拔斯大铁桥到开罗城来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废除英埃条约”,“英军无条件撤退”等口号。当时的埃及总理诺格拉希下令冲散示威游行的队伍,阻止他们到开罗城来示威,即使动武也在所不惜。警察局长赛利姆·宰基竟命令警察先把学生们引到阿拔斯大铁桥上来,再把这座机械桥拉开,对他们开枪射击,学生们三面临水,一面受敌,有好几十个被打死打伤,有好几十个学生淹死在尼罗河里。
诺格拉希不许报纸发表这个消息,然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全国,全国人民一致表示愤慨和哀悼。
这个事件激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学生工人全国委员会”号召全国总罢工总罢课,对迫害爱国青年的暴行表示抗议,对为国牺牲的学生表示悼念。埃及全国人民,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一致响应这个号召。到了第二天,全埃及陷于完全瘫痪,政府各机关停止办公,因为公务员们都罢工了。各级法院停止审判,法官们和律师们在判决书登记簿上记载了他们对这个事件的抗议。除医生们因为照料病人外,各种自由职业者一致罢工,商人们都关闭商店,各工厂工人和运输、铁路、港口、飞机场工人,也都全体罢工。那天是埃及空前的爱国日,是埃及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敌人的斗争中团结一致的生动的表现。
示威的高潮弥漫全国,各阶层和各团体都参加了示威,工人们在这次示威中占有重要地位。示威群众高呼:“废除英埃条约”、“英军立刻无条件撤退”、“打倒诺格拉希内阁”等口号。示威群众进攻在开罗尼罗宫区域的政府军队的营房。这个示威运动吓坏了英国人,他们把坦克车开到大街上来,但没有能够冲散群众,大街上的警察和军队参加到群众队伍里来,共同抵抗英国军队。
这种情况使国王和帝国主义大为不安,政府不能控制局势,国王只好下令把诺格拉希撤职,命令绥德基组阁。绥德基和英国人布置了一个阴谋,首先破坏人民的团结,然后打击共产党人。
他先要英国人把驻在开罗和其他城市的英军撤到苏彝士运河地区去,以安定人心。以后,他要求群众解散示威游行的队伍,大家各归各业,把这件事委托给他。
绥德基开始同英国谈判,结果签订了绥德基—贝文条约草案。这个条约草案就是在所谓“共同防御”的名义下,由英埃两国的军官组成联合司令部,“防守”苏彝士运河。英国人承担在签订条约后两年的期间内逐渐撤退的义务。
在绥德基公布条约草案之前,为了给签订条约作准备,他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夜间,突然下令逮捕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分子。他对他们捏造了各种罪名,而且把许多人提交法庭审判。同时下令查封他们的报馆、俱乐部,解散他们的社团,没收他们的书籍。
但是他才公布了条约草案,埃及人民就重新起来反对他,因为要求英军无条件撤退已成了埃及民族运动的主要口号和必须达到的目标。各家报纸开始抨击这个条约草案,并揭露它的帝国主义的本质。学生、工人、各党派和各团体的青年,组成了示威游行大队,在开罗、亚历山大及其他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条约草案”、“反对共同防御”、“英军无条件撤退”等口号。民族运动不但重新活跃起来,而且比头一次声势还要浩大。埃及人民坚决要实现自己民族的目标,坚决反对和帝国主义缔结任何形式的军事同盟。
英国人看清楚了,把“共同防御”强加在埃及人民头上的阴谋已经失败了,他们要求埃及国王命令政府辞职,以便于他们进行新的阴谋。
华夫脱党的内阁组成了。华夫脱党政府里的反动分子开始活动,他们企图使民族运动停止而且软化,使共产党人脱离这个运动,他们策动国会议员中的一个同路人向国会提出两个法案,一个是关于政治嫌疑犯的,一个是关于新闻事业的。第一个法案的目的是以维持公安为借口,逮捕共产党人,把他们关在集中营里,使他们脱离民族运动。第二个法案的目的是以维持公安为借口,限制新闻自由,勒令爱国主义的报纸停刊。但是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分子揭露了这两个法律草案的真面目,爱国的报纸也参加到这场斗争中来了。政府不能不授意提出这两个法律草案的议员,把草案撤回,这一场斗争就以民族运动者的胜利而结束了。
在这以后,华夫脱党政府和英国人之间的谈判继续进行,但是毫无结果。华夫脱党政府在民族运动日益高涨的压力下,不能不停止谈判,而在一九五一年十月正式宣布废除一九三六年的英埃条约。宣布废除条约的那一天,变成了埃及人民喜庆的日子,各党派的领袖都出来参加人民的壮大的示威游行,表示对于废除条约的支持和庆祝,参加游行的群众在百万人以上。
废除条约之后,民族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把英国人从苏彝士运河地区驱逐出境的阶段。过了不久,由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的游击队就组织起来,而且在运河地区对付占领军的游击战实际开始了。
在这个时候,英国、美国、法国、土耳其共同向埃及政府提出以“中东联合司令部”为名的军事同盟计划,要求它同这四个国家举行谈判,讨论这个计划。但在人民高涨的压力下,埃及政府只好断然拒绝考虑这个计划,并且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的军事同盟。
帝国主义者为了制止人民的斗争,进行了新的阴谋活动来绞杀民主。他们于一九五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以放火焚烧开罗来执行他们的计划。当天晚上,政府宣布全国戒严,并下令逮捕了几百个游击队员、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与和平人士。第二天早晨,国王下令叫政府辞职,并且命令阿里·马赫尔组织新内阁。阿里·马赫尔政府才统治了一个月就辞职了。接着就是奈吉卜·希拉里政府上台,这个政府解散了国会,用戒严令统治国家。
但是这个政府并没有维持得久,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埃及军队发动政变,他们宣布政变的目标是清洗王宫和政府里的贪污腐败,在宪法的基础上恢复代议制的生活。他们首先废黜国王,把他逐出国境,然后逮捕了大批的国王亲信、国会议员、少数党的前任阁员,同时释放了政治犯——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并且宣布几个改革法令,最重要的是土地改革法。
在这种国内政治形势之下,纳赛尔政府和英国人签订了改组苏彝士运河基地的协定,协定的条文最重要的是埃及政府承担了管理这个基地的义务,这个地区的军事设备由英国非军事技术人员来管理。这个协定从签订之日起,有效期间共为七年。英国人承担了在二十个月内分批撤退基地驻军的义务,但在七年之内,如果某个阿拉伯国家或土耳其遭受侵略,英国军队有开入基地的权利。
埃及人民为反对外国人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要求占领苏彝士地区的英军撤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终于获得重要的胜利。埃及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和主权,正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政策而继续斗争。埃及人民的这些斗争,实际上也是为和平而斗争,同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斗争是分不开的,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关系,都是有贡献的。(本报特约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