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一个认真执行党的阶级路线的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3
第3版()
专栏:

一个认真执行党的阶级路线的支部
田波 向前
今年九月,中共湖南湘潭地委会通报表扬了湘潭县厚罗乡支部,因为这个支部从去年办第一批农业合作社到今年办第二批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始终认真执行了党的阶级路线,紧紧地依靠了贫农,巩固地团结了中农,不仅使全乡入社农户占到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八,而且使每一个合作社的领导权都掌握在贫农和下中农的手中,基本上达到了党所提出的:既要办多,又要办好,既要数量,又要质量的要求。
可是,一年以前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当时歧视和排斥贫农的现象十分严重,全乡没有参加互助组的一百九十八户中,就有一百三十八户是因为“穷”而被关在互助组门外的。甚至有些已经加入互助组的贫农,又被排挤出去。支部副书记汤建中就公开说:“穷人连口都糊不住,依靠他们就会没裤子穿!”阶级路线的贯彻执行,是在同党内外歧视和排斥贫农的思想和损害中农利益的思想不断斗争中才实现的。
去年十一月,支部书记杨子东和另外两个支部委员参加了县委办的建社骨干训练班学习之后,开始感到自己没有很好执行党的阶级路线的严重性,就连续召开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大会,批判那种歧视和排斥贫农的错误思想,并把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欧国平开除出党。绝大部分党员都按照党的阶级路线对自己的思想作了检查。还有部分党员订出吸收贫农入组的具体计划。
但是,几次党的会议并没有使所有党员的思想转变过来,这种情况在去年十二月初开始办第一批合作社的时候暴露出来了。当时,支部确定以党员彭玉林、袁桂华所在的互助组为基础建立一个合作社。在讨论入社对象时,彭玉林竭力主张把长期排斥在组外、生活十分困难的周汉清吸收入社,但是袁桂华反对,他说:“周汉清连参加互助组的资格都没有?哪有资格入社?”彭玉林就给他反复讲解党的依靠贫农办社的方针,但仍然打不通袁桂华的思想。彭玉林只好把情况反映给支部。支部书记杨子东马上就找袁桂华个别谈话。开头,袁桂华还是一口拒绝吸收周汉清入社。杨子东便问他:“桂华同志,你入党是为了什么?”袁桂华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使全体农民走幸福富裕的道路”。杨子东接着又问:“那么现在吸收周汉清入社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走幸福富裕的道路?”这一下,袁桂华可没有话说了,但他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又推托说:“组里的中农都不同意,我有什么法子?”支部认为应该结合建社首先整顿党内思想,马上召开了支部大会,要大家就袁桂华拒绝吸收周汉清入社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办社究竟是为了谁?究竟该依靠谁?大家就对袁桂华的思想展开了热烈的尖锐的批判。大家的质问、分析和批判使袁桂华的思想真正震动起来,他想:自己从前挨过饿,受过冻,也是一个穷苦人,现在翻身还不几天,为什么就忘了本?为什么就要丢开像周汉清这样的穷弟兄?他深深感到自己是错了,就向支部大会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批判了自己的忘本思想。支部大会最后通过决议,把周汉清入社问题,交给党员彭玉林和袁桂华负责解决。在酝酿吸收周汉清入社的时候,中农社员也反对接收。彭玉林和袁桂华一方面从正面批判排斥贫困户入社的思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就发动社里的贫农骨干去向中农作个别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觉悟。终于在一次社员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接收周汉清入社。接着支部就用这个典型事例教育所有的社和组,逐渐在全乡造成了吸收贫农入社入组光荣的空气,连中农当权的苏孝球互助组也吸收了六户贫农。这样,全乡就有一百三十六户贫农入社入组了。其中生活最困难的就有五十一户。
可是,贫农入了社入了组,并不等于就能当家作主,相反,有些贫农由于经济上特别困难,由于长期被歧视和被排挤,入社入组以后,仍然感到自己是“人穷颜色低”,“手长衫袖短”,一下还不能积极起来。支部根据这种情况,就对这些特别贫困户,一方面发动社员和组员帮助并由国家发放贷款,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和缴纳股份基金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对他们进行当家作主的教育。这样,原来抬不起头来的贫农抬起头来了,原来还不够积极的贫农也积极起来了。贫农周汉清,就是在经过这种帮助之后,变成了一心办社努力生产的一个社员的。
可是,当时有的互助组的领导权还掌握在上中农的手里,支部就在这些互助组中逐渐培养贫农骨干,并逐步用这些贫农骨干去代替那些掌握领导权的上中农。比如互助组第四联组的组长苏佑泉,就是一个有剥削行为和其他违法行为的上中农。这个组里有一个名叫庞景明的贫农,是青年团员,土地改革中还是积极分子,后来因为生活困难,党又没有继续对他进行培养教育,他就消极起来。支部书记杨子东便找他谈心,对他说明联组被苏佑泉这样一个上中农掌握着是对互助合作运动不利的;同时鼓励他说:你是贫农,过去土地改革中,党依靠你们打倒了地主,现在党还要依靠你们把农民领上社会主义道路。你作为一个青年团员,更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庞景明在党的启发诱导之下,积极起来了。当他主动地查出苏佑泉又宰杀了一头耕牛的违法行为后,就在组里的一次大会上揭发出来,并且对苏佑泉其他的错误行为作了批评,他还帮助受苏佑泉欺骗的几个贫农觉悟过来,向苏佑泉展开斗争。苏佑泉在组内群众觉悟的压力下承认了错误。组员们一致选举庞景明代替苏佑泉担任联组组长。接着,支部又帮助庞景明团结了十多个贫农,形成了联组的领导核心,树立了贫农的领导优势。
支部在紧紧依靠贫农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教育贫农在巩固互助组和巩固合作社的一切活动中,要用自己积极带头的行动去影响中农和团结中农,要防止对中农强迫命令的现象和损害中农利益的现象。如贫农庞景文领导的益民合作社进行肥料投资的时候,中农李淑芳是社务委员,只肯投两担大粪,其他几户中农也表现不积极。支部知道了这种情况之后,耽心社里的贫农可能产生不是急躁就是消极这样两种有害的思想。马上帮助庞景文召开了贫困社员会,分析了中农不愿积极投资的主要顾虑就是怕投资多了自己吃亏,因此,贫农必须带头投资去影响中农。贫农唐少华说:“我们过去是有酒无人敬,说话无人听,呕足了气,现在党依靠我们办社,我们怎能落后呢?”当场十一户贫农就决定把自己的肥料全部投到社里。这样,中农对投资的态度立即有了转变,中农李淑芳也把三分之一的肥料投到社里了。枚湖合作社在处理农具折价入社的时候,曾一度压低价格,损害了中农的利益,影响了中农的情绪。支部发现后,即对社里的贫农骨干作了互利政策的教育,然后比照市价适当提高原来的农具折价,作到了社里不吃亏,中农也满意。
现在,这个乡已经建立了十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这十七个社中,贫农和下中农都占了绝对的领导优势,在二百零七个社务委员以上的干部中,贫农和下中农占了二百零一个。阶级路线贯彻执行的结果,不仅使绝大多数贫农和下中农迅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上中农加入合作社。全乡一百九十二户上中农中,去年入社的只有八户,今年已经增加到七十五户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