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信访箱里看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2
第1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信访箱里看变化
“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记者 蒋升阳 邬焕庆
  “长沙市怎样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呢?作为长沙市的一位老市民,提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这是湖南省林业厅离休老干部张炳荣投在长沙市政府信访箱里的建议。
  “我们衷心感谢市领导为民做主,为企业做主,为我们特困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衷心感谢市信访局领导为我们企业改制保驾护航所做的多方协调和辛勤工作。”这是长沙市政府信访箱里接到的长沙市五交化公司立新颜料店全体职工的感谢信。
  同样的建议信和感谢信今年以来在长沙市信访局和长沙市主要领导的案头码放了很多。
  “从今年收到的信访来信的内容看,60%以上是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和表示感谢的,另外不到15%是询问有关政策,还有不到15%是举报案情,只有10%左右是投诉、批评政府有关问题的。”信访局的同志说。
  而在信访局1998年以前的群众来信档案中,情况统计与现在恰恰相反:60%以上的来信是批评政府甚至是只有一句痛骂,30%是举报案情,另外10%是老上访户的情况反映和个别给政府的合理化建议。
  小小的信访箱,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政府工作作风的巨大改变和树立起的真心为民的形象。
  长沙市作为一座老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在居民住房、交通设施、市容环境等方面欠了许多账,市民意见纷纷。尤其是居住在数百万平方米阴暗、潮湿、低矮的“棚屋”里的市民把自己称为“灾民”,以此来批评政府对群众生活的不关心。
  2000年,长沙市政府以“棚屋改造”工程为重点的大规模市政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大片的“棚屋”区被拆迁、改造。
  和市政大改造同时进行的是长沙市党委、政府工作作风的大改变。现在长沙市各级政府人员中,“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办事”成为一个信条,而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实行“行政问责制”等一系列自我管理和约束措施的背后蕴涵着四个字:为民、爱民。
  长沙市岳麓区居民曹国安几年前也给市政府写过上访信,也曾为自己三代人拥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棚屋”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上访信中骂过人。但现在作为“棚户改造”项目的受益者,站在岳麓区“广厦新苑”自己两室两厅的漂亮新房里,这个当年为困苦的生活境遇流过泪的汉子的脸上只有幸福的笑意。
  曹国安由衷地说:“现在政府确确实实在为老百姓办事,相信每个长沙市民都能感觉到的。我从苦闷的‘灾民’变为快乐的居民,心里对政府只有感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