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琼海农村今更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5
第1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琼海农村今更靓  
“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记者 张五四 刘声 赵永智
  阳婆近午,椰子、槟榔、大榕树掩映下的双举岭村没有一点“炊烟飘荡”的感觉。村民王美荣正在张罗午饭,灶房里看不到柴草,她像城里人一样一拧开关,火便燃了起来。围锅台转了几十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不用砍柴、不用抱柴、不再怕烟熏火燎这样的好事儿。
  这个村用上沼气做饭已经一年多,村支书唐甸江说,要不是干部下乡,他们恐怕这辈子也不会知道沼气这东西。
  这是海南省琼海市的一个村。可以说,这里也是琼海农村走进文明的一个缩影。
  海南树多,村在树中,是海南的一大特色。但绿色环抱的村庄过去却是这样一番“景色”——房屋乱建,村里村外道路一年四季泥泞不断,人无厕所,猪无圈。有人形容海南是“远看山水美,近看脏乱差”。
  今天,这一切都在变。南强村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个村,村里小路弯弯,顺老屋和古井而盘旋。路两边,屋前后,都被一片片高大挺拔的椰树和槟榔树簇拥着。浓荫中,我们拾级登上村中小山上的观鳌亭,美丽的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玉带滩、圣公石、万泉河入海口等美景尽收眼底。村支书莫太光介绍说,去年,村里一下子拆除了乱搭乱建棚舍116间。腾出的空地都种上了椰树和槟榔树等经济林木。这个村离博鳌近,环境变了,又是古村,再借助博鳌效应,他们还要搞旅游。
  双举岭村有养猪的习惯。过去,猪在村里满街跑;现在进村,猪鸭鸡鹅全进了圈。十几条村道村巷都铺了水泥路,村主道还安装了17盏路灯,几个读报栏和科技信息栏分布在公园里和灯光球场边,村里还有21户村民建起了沼气池。
  “向前进、向前进……”刚走进洪家村,一首《红色娘子军》的乐曲从浓密的绿色中传来。原来,这个村的农民管弦乐队正在排练。22个乐手中,最大的62岁,最小的13岁。乐队队长、58岁的杨庆军说,这个乐队组建1年多,从不会到会,已经能演奏8支曲子了。每次晚上演出,全村的几百号老老少少放下饭碗都来看。现在,他们不光在本村为村民演奏,十里八乡到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上百年不变的生活习惯,今天变了。这无疑得益于“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开展。当时,海南省各级干部和党员有一个最深刻的认识是,走出贫困的农民最需要现代文明的生活。2000年,海南省提出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最初,全省只搞了十几个试点。第二年,许多县市的农民纷纷找到政府,争取指标,一下子便发展到400多个。到2002年底,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860个。省文明办有一个规划,5年内建成8361个,8年内建成1358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58.3%。
  以琼海农村的变化来看,这个变化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猪进圈、牛入栏、垃圾有桶、村有厕所,文明生态的改变,提升了观念上的认识,同时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新的路子。边沟村搞创建活动以来,村里房前屋后的空地全部种上了槟榔和胡椒树,有的农户种槟榔达上千棵。槟榔树在热带城市里用于美化街道,在农村,它还是农民的摇钱树。村民潘文平高兴地算账说,按槟榔果现在价格和25年旺果期算,一棵树一年最低能收入100元。村里年龄最大的武伯接过话茬感慨道,共产党不仅管我们的“吃喝拉撒睡”,连挣钱的事都替我们想到了。(据新华社海口10月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