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新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6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新的里程碑
本报评论员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中国文化年今天在法国首都巴黎隆重开幕。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这是中法关系史上空前的文化盛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今天,以文化年为契机,东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相聚在法兰西。中国将通过展览、表演和其他形式表现绵延数千年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在“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主题下,中国将向法国公众展示古老中国的风采神韵和现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很早就被中国文化吸引。在16世纪,法国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就对中国产生强烈兴趣。拉伯雷认为“智慧的神瓶”在中国,蒙田把中国看作是“欧洲的典范”。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并把“中国风”吹向整个欧洲。启蒙先哲伏尔泰、“百科全书派”思想家狄德罗等大师都对中华文明热情赞扬。伏尔泰根据元曲《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时曾引起轰动。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思想家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推崇和热爱。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文豪雨果公开站出来谴责西方侵略者毁坏中国文化的罪行;当代作家阿兰·佩雷菲特敏锐地预见到“中国睡狮”将要觉醒,写下颇具影响的论著《当中国醒来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热”悄然而生。在重视人文思考的法国,一批文化人从人文的视角探究中国振兴的原因,写出了一批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助推“中国热”升温。在这个背景下,中法两国决定互办文化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将先后在中国和法国相会。从2003年至2005年,时间跨度长达三年的文化盛会,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我国首次在国外举办文化年,就选择了法国,还因为中法两国都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特性,保护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倡导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审视当今世界的文化,我们尤其倡导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其他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与借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其他文化的长处。我们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将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
  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在21世纪,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显迫切和重要。文化交流以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有利于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密切各国之间的关系。文化外交同政治、经济一起,构成我国外交的三大支柱,已经成为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年成功筹办的事实说明,祖国强盛,综合国力增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才有可能在国外举办规模宏大的文化年活动,才能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才能更好地为世界上广大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在世界文化的百花苑中散发独特而恒久的馨香。
  人们期待并相信,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必将促进法国乃至欧洲的公众看到一个古老而焕发青春活力的中国,与此相联系也必将推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