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义乌:统筹城乡著华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7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义乌:统筹城乡著华章
本报记者 杜飞进
  义乌,一个富于传奇、充满活力的城市。
  凭着勤耕好学、敢为人先的“拨浪鼓精神”,摇出“华夏第一市场”——中国小商品城的浙江省义乌市,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打破二元结构 谋求协调发展
  近年来,义乌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3.5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近50%。
  面对一天天长高变大的城市,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透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霓虹闪烁的繁华街市,看到了城乡分割建设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看到了城乡差别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隐忧。他们认为,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表明了我们党在指导农村发展上的重大战略转变,抓住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瘸子,是永远走不快、走不稳的。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工作重心从偏重城市的非均衡发展向城乡并重的均衡发展转移,才能为城市的更大发展拓展空间,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增强动力。”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一语破的。
  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义乌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农村发展现状,在总结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改变以往零打碎敲的农村发展路子,代之以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发展新路。7月15日,在充分酝酿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中共义乌市委全体会议通过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纲要》明确了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融合的思路,提出了分区推进村庄改造和新社区建设的步骤,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科学制订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搞好规划是龙头。《纲要》出台后,义乌市委、市政府就把科学制订市域一体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带规划及社区布局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为了确保规划质量,他们不仅发动全市干部群众参与讨论,还邀请来自美国、香港、深圳等地国内外知名设计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在规划中,他们把市域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对交通、电力、通讯、环保、供气等设施统一布局,预留与周边县市相衔接的发展空间,还把全市800个村庄统一纳入城乡新社区,对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安排。
  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到,义乌1103平方公里的市域将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楼国华介绍说:“今后我们将按照‘一体两翼、三个一百’的构想来明确分区功能定位,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依托,加速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以城乡特色产业为支撑,把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建成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把城西南和城东北两个各100平方公里的副城区分别建设成为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国际小商品研发中心,而在城郊区和远郊区则分别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业和生态林业。通过对全市人口、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建设。”
  过去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许多农民都曾经历过从平房到楼房再到高楼的先后三轮的改建,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从“孙子拆爷爷的房子”到“儿子拆父亲的房子”,再到“自己拆自己的房子”,拆了造,造了拆,这样无序的重复建设,不但造成巨大的浪费,也让农民吃够了苦头。所以,广大农民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北苑街道有38个村庄,规划建设6个新社区。消息一传出,不少农民便要求市里统一建房、管网配套。周村的200多名村民在得知村庄周围将建一片商业区时,便要求统一兴建12层商住楼,供全村人居住,裙楼则由集体投资开办商场。
  拆除体制藩篱 促进城乡一体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拆除体制藩篱是关键。
  最近,苏溪镇徐樟塘村丁国潮老人一想起已经第二次领到养老保障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从8月份起,他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可以按月领取120元养老保障金。老人说,虽然土地被征用了,但有养老金,就像多了一条“保险带”,以后的生活不用再担心了。徐樟塘村村民的“保险带”,来自义乌市实施不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这个办法把被征用土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农村人口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市财政按每人2.12万元的标准,将钱逐年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并列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农民个人一次性缴纳4000元,可在征地安置费中支付。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义乌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义乌市委、市政府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拆除包括户籍、社保、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各项体制藩篱。已经列入近期“进度表”的重大改革举措包括:制订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户口居住地登记制,最终全部取消农业户口;注重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和统一,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根据财政实力逐步提高现行每月12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等。
  体制藩篱的拆除,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记者来到上溪镇的仙坪新村,只见30多幢别致的联体楼房和3幢白色公寓拔地而起,格外显眼。这里的居民原先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山上,离镇区25公里,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随着“异地奔小康”政策的实施,仙坪人整村搬迁到统一规划的安居小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根据计划,义乌市将投入1.2亿元资金,分批将散居在远郊区的1.5万农民全部迁移下山。今年,全市已启动了100个村庄的改造建设,首期300亩、1000户“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将很快建成。
  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素质提高
  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为此,义乌市委、市政府把提高农民素质摆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从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提高就业技能等入手,狠抓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率先受益的大陈镇大陈二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9500元。面对花园式的别墅和公寓,村党支部书记陈溪俊深有感触地说:“村里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不能鼓了口袋空了脑袋。只有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现在,我们正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旧村改造为契机,积极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活动,人人争做文明新市民。”
  “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自觉向乱丢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不讲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宣战。在义乌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员也纷纷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争做文明新市民。记者走在义乌市的大街小巷上,不论是在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还是在新老居民小区,都很难见到垃圾的踪影。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乌市委、市政府还高度重视农民变市民后的就业问题。他们一方面以打造小商品制造业基地为“抓手”,开展“市场带百村”活动,设立“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奖”,鼓励企业积极接纳本地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新市民;另一方面,投入巨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市民就业技能免费培训,利用分布在全市各地的学校,抽调城镇职校、综合职高、中等农技校的100多名教师,巡回到各镇街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这些昔日的农民不仅有岗位就业,而且有能力在新岗位就业。现在,全市已有近30万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新市民在二、三产业就业,工资性收入已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