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武陵山苗族地区双季稻晚稻也丰收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5
第6版()
专栏:

武陵山苗族地区双季稻晚稻也丰收了编辑同志:
当武陵山区苗、汉各族农民秋收已经完毕而开始冬种的时候,湘西苗族自治州吉首县鸦溪乡的一片稻田里却还有着黄灿灿的谷穗。人们路过这里,都带着欣羡的神情说: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双季稻晚稻又丰收了!
种双季稻,这在苗区是祖祖辈辈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去年春天,鸦溪乡的省甲等农业劳动模范张隆庆在互助组的帮助下试种了九分五厘田的双季稻。当时,许多老实农民都替他担心。由于张隆庆积极改进耕作技术,他的试验终于成功了,两季共收得七百多斤谷子。
今年一月,张隆庆所领导的互助组转为红旗农业社了。社里计划试种七亩双季稻。当时有些社员生怕“扁担骨扎、两头失塌”;社外有的人也背后议论纷纷。但是,社务委员会在党的支持下,终于说服社员采取了这个增产粮食的措施。
张隆庆拿出了自己去年试种成功的“南特号”早稻种子投资在社里。三月二十六日,社里比当地一般农民提前半个多月完成了播种。由于他们实行了盐水选种、浅插密植、及时排灌,施了足够的牛粪和草木灰等作底肥,又勤于耘田、追肥和防治各种自然灾害,七月三十日,当一般山田的稻禾才开始勾头,红旗社的扮桶就响声了。全社七亩双季早稻,每亩平均产量四百七十五斤,已经超过了当地中稻的产量。收获那天下午,就有农民来换种谷;许多互助组和农民纷纷表示要申请转社和入社。
在早稻收割前一个多月,他们已经积极进行了播种晚稻的准备工作。早稻刚收割完,社里立即把田犁过来,施上底肥和石灰,在第二天月光下又插上了双季稻晚稻。社员们像母亲关心孩子成长一样照料着秧苗,终于晚稻又得到了好收成。早晚两季稻谷每亩平均产量共是七百○九斤,比当地一季稻增产百分之五十以上。
武陵山区里的这个奇迹,给社内外的苗、汉各族农民一个很大的教育和鼓舞。红旗社的苗族副社长石求贵兴奋地说:“增产大门路算是找出来了。”社务委员会初步决定,明年要把社里能够扩种双季稻的三十多亩地全都种上双季稻。石元贵(苗族)互助组已经决定明年种植八亩双季稻;新建的前进社也要求红旗社换种子,明年准备试种十一亩双季稻。全乡苗、汉农民正积极要求入社。为了明年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乡里正在积极准备在今冬修建一个能增加四百多亩灌溉能力的排洪灌溉工程。
谭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