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亲近红土地 欢乐送万家——江西省“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8
第9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亲近红土地
欢乐送万家
——江西省“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侧记
余清楚 文华
  金秋时节,江西大地稻浪飘香。正当农村千家万户收获着果实,收获着甜蜜,收获着歌声,也收获着欢乐的时候,江西省一大批专业剧团纷纷坐着大篷车,忙着下乡演出。
  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文化部等8个部委发出了组织文化下乡的号召,使文化下乡活动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文化工作。从这一年开始,江西开展了“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的活动。八年如一日,全省76个专业剧团,3600多名文艺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全省99个县(市)区,307个乡镇。平均每年下乡演出6000场,歌声回荡在江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送好戏到乡村
在江西文化部门,“双百”活动是每年文化工作的重点。泰和县委、县政府定下一条规矩:每年在剧团下乡演出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到剧团召开专门的欢送会。
  江西省多山区丘陵,许多自然村坐落在偏僻山乡。为了把文艺演出送到农民的家门口,许多剧团因地制宜,成立了有自身特色的演出队。新干县采茶剧团自备竹扁担,当车不能把演出道具运进去的时候,他们就挑着道具进山,被农民称为“扁担剧团”;南康市在“双百”活动之初,根据全县山路多的特点,每个演职员购买一辆自行车,演出时,他们骑着自行车,载着演出道具奔走在山乡田野上,只要听见一串串清脆的自行车铃声,老表们就知道“咱们的‘自行车剧团’来演戏了”。丰城市采茶剧团根据农民观众喜爱方言小品的特点,自编自演小品,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品剧团”;波阳县赣剧团长年下农村演出,是文化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剧团”。剧团每年下乡演出都在400场以上,是江西省有名的“演出大户”。
  “双百”活动将剧团推向了农村,也培育了农村演出市场。经过8年磨砺,许多剧团增强了活力,提高了竞争力,学会了经营。乐平市赣剧团经过重新整合后,改变过去演出单一的状况,除了保留传统的赣剧外,还编演歌舞、小品,甚至黄梅戏等,他们的口号是农民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省文化厅及各市文化局每年都要组织剧团深入农村慰问演出,年年送戏到山乡,形成了有影响的“慰问演出”;不少剧团抓住农闲和春节期间的大好时机,抓住富裕之后的农民喜欢为乔迁、嫁娶等搞庆典的特点,开展“节庆演出”。
  农民看戏有特点:时间要长,节目要多。在乡下演出时,每场演出都在3小时左右。一台大戏结束还要有折子戏“相送”。所以,每个剧团下乡演出前,至少要准备60多个节目。据统计,除保留剧节目外,江西省2001年新排上演剧目有519个,2002年新排上演剧目426个,还不包括小节目。江西每年新创作排演的剧目都在500个左右。江西省赣剧院、江西省京剧团等每年都要新排或整理剧目25个左右。
  为农民服务,坚持下乡演出,使“双百”活动催生了一批优秀剧节目。采茶戏《山歌情》、《榨油坊风情》、《木乡长》、《远山》,歌曲《为了谁》、《爸爸》、《永远的井冈山》等,都是在“双百”活动中深受农民喜欢、久演不衰的优秀剧节目。这些剧节目分别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新剧目奖”。其中,采茶戏《木乡长》被文化部选定为向全国推荐演出剧目。
  带欢乐给农民
2002年春节前夕,江西省歌舞剧院来到位于秀峰脚下的星子县慰问演出。这是一座新山村,这里住着一群经过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移民。为了搭建舞台,村民拿出自家建房的木板,放下建房的工作,配合剧团的同志在山坡上搭起一座宽敞的舞台。背靠大山,面对的也是大山,舞台虽简陋,但影响不了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影响不了老表们看戏的热情。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省里剧团的节目好、演员好。党和政府好!党和政府把我们从水患中迁出来,又派省里的剧团来慰问演出,我们从心里感激不尽。”一位大婶用篮子提着过年的花生、油炸米果来到舞台上,一把把地塞给演员们吃。演出只有两个小时,但歌声震动了山乡,舞蹈润亮了一双双纯朴的眼睛。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山里老表匆匆赶来,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动着一个个匆忙的身影。不少老表情不自禁地对车上的演员说:“你们明年还来吗?”
  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赣剧演员陈俐说起到农村演出,深有感触。要说辛苦真辛苦,特别是寒冬腊月送戏下乡,全团演员为了方便群众看演出,有时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为了让偏远山区群众看戏,他们爬上装满煤灰的拖拉机一颠一颠地进山演戏。如果碰上没有通路的地方,就几个人抬着舞台道具往乡里赶。有的村庄没有戏台,他们就在田埂上用旧木料搭一个简易戏台,然后用蛇皮袋做布景和挡雨的天棚,上午、下午、晚上,一天三场连轴转。碰上刮风、下雨、落雪,脸刮肿了,手冻坏了,也是毫无怨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演出,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不计得失。
  令陈俐感动不已的是,每到一地演出,常常是妇幼相携,人山人海。群众不仅对赣剧充满热情,而且很懂戏,只要有演出,就十里八乡涌过来,人挤着人,把戏台围个水泄不通。太阳晒,大雨淋,寒风吹,他们毫不在乎。如在演《窦娥冤》一戏时,演员与群众情景交融,台上台下哭成一片。人民群众对送戏下乡的欢迎,从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欢呼声中可以得到注解。
  剧团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乐。于都县采茶剧团的一位团长说:“老表们看戏的热情很高,有时一场演出就有好几万人。”
  我们问:“你怎么知道呢?”他说:“白天演出看得清楚,村口、山腰到处都是观众;晚上演出只见一串串的火把在山路上游动。不说别的,有一个村,每当演出时就要在舞台边放上五六个大木桶,派专人烧开水,每场演出结束后,这些开水都喝光了。你说得有多少人看戏?”
  撒文明遍乡村
“双百”活动给富起来的农民送去了欢乐,极大地丰富了江西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江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送上了缕缕春风。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说:“把戏送到村里,更要把文明送到村里,送到农民的心里。为农民演出,不能降低质量,不能流于庸俗。专业剧团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的文明宣传队,演出到哪里,就要把文明之风吹到哪里。”
  新干县采茶剧团无论在哪里演出,都不讲住宿条件,不讲演出条件,只要可以唱可以演的地方都行。有一次,他们来到山村演出,场地是一座很久没有用过的祠堂。全团演职员放下行李,捋起袖子提水抹灰,挥帚扫地,把多年积下的灰尘打扫得干干净净。老表们在演出结束后,自发地放鞭炮为他们送行。
  他们在演出中牢记党的文艺宗旨,做传播健康文化的使者。10年中,没有一个剧团演出过一个不健康的剧节目,凡是农民喜欢的他们就努力满足。江西省赣剧院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创作了一台反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赣剧现代戏《崽呀崽》,许多农民观看后,既被精彩的演出逗得捧腹大笑,又于笑声中感叹:“世道不同了,崽女都一样。”丰城市采茶剧团原团长熊光平是一位喜剧演员,每次下乡演出,只要他一出现在舞台上,农民就会爆发出一片欢笑。他觉得农民喜欢自己,自己更要让农民喜欢。一次演出中,他听到一位农民因听信街头广告,买到伪劣电视机的故事,于是,他以此为素材,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价廉物美》,鞭笞了假货坑农的现象。诙谐夸张的表演、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受农民观众的喜爱。10年来,他一人创作的小品就达30个,其中20个成为剧团下乡演出的保留节目。
  农村演出多数在露天。每年春节期间又是江西天气最冷,雨水最多的时候。剧团演出的舞台搭建在空地上。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只用帆布罩住舞台顶,围出一个窄窄的后台,三面透风。绵绵细雨,嗖嗖冷风,直往舞台上灌,演员们经常被冻得手脚发僵。江西省京剧团在余干县农村演出时,正遇上一场大雪过后,田野一片白茫茫的。一位演员在走田埂时一不留神掉进了路旁的水凼,浑身湿透了。他被人拉上来后,跑回住地,换下湿衣服又赶去演出。
  10年亲近红土地,亲近农民兄弟,使不少演员家里多了几位农民“亲戚”;不少农民心里多了几位真挚的文化朋友。逢年过节,他们相互拜贺,越走越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