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灰城”变“绿城”——马鞍山市改善人居环境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09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灰城”变“绿城”
——马鞍山市改善人居环境纪实
“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记者 蔡敏 毛晓梅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说的是今天的马鞍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座昔日曾以“傻大黑粗”著称的重工业城市,如今全市绿化覆盖率超过了4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80%以上。一座钢铁“灰城”正在变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绿城”。
  马鞍山市是一座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都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20%以上,严重的污染曾经使得群众怨声载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污染严重的项目,就是每天生产黄金也坚决不能上。”这是现任市委书记丁海中在各种场合常说的一句话。
  2002年6月,马鞍山当涂县引进一个年产100万吨的钢铁生产项目,准备投资13亿元开工建设。然而,它的选址却在城市主风向上方、饮用水源上游,马鞍山市环保局提前介入并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了反对立项的意见,最终否决了这个项目。
  “九五”以来,马鞍山重点整治环境污染企业,改进落后工艺。全市497家污染企业中除两家关停外,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同时,马鞍山市还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汽车、造纸、电力、旅游行业等,从源头减少污染。为解决重工业企业降尘量大、城市水系沟通不畅、老城区住宅改造任务艰巨等老问题,马鞍山市投资30多亿元进行了“三治(治山、治水、治气)二建(建房、建园)”及文物保护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8月马鞍山市将雨山湖、南湖与长江连通,使死水变“活水”,市民不再受水臭之苦。
  近年来马鞍山在工业区之外新建了200多万平方米的生活区。目前全市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2001年马鞍山市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2年又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据今年年初马鞍山市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90%以上的市民对政府环境工作表示满意,80%以上的市民对目前环境状况满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