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上海的欢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2-26
第2版()
专栏:

上海的欢腾
本报记者 季音
十二月,在上海,天气还好似初春一样,黄浦江水涌流,太阳光整日闪耀在外滩那些高层建筑的金色屋顶上。
这两个月来,给上海人以春天感觉的,不只是寒暑表上经常在摄氏十度上下的记录。更主要的还是沸腾在全市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热流,它使得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变得更加年轻而活跃。上海许多马路上,整日川流不息地行走着一队队敲锣打鼓的报喜队伍,他们捧着披红挂绿的毛主席像,高举大幅红旗,上面写着“庆祝全业实现公私合营”的字样。队伍里有工人、店员,也有资本家。红旗上每天变换名字:绒线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搪瓷工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制笔工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队伍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欢乐的爆竹声,哪里的私营工厂或商店就贴上了一批大红喜报。这种大红喜报,已经成了上海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它到了哪里,哪里就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气象。
公私合营,已经成了最近两个月来上海社会活动的中心。在家庭里,在集会上,在工厂里,在报纸上,人们到处在讨论,争辩,斗争。它以最大的力量吸引了上海数十万私营企业的工人,激起了他们无可遏止的社会主义热情和希望。有一天,在上海提篮桥区,就是为了一张批准公私合营的喜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纠纷。
上海第一重工业局在不久前批准了提篮桥区的私营祥兴机器铁工厂并入公私合营恒新机器厂。恒新厂的工人们组织了报喜队,去向他们的新伙伴报喜。谁知他们错把喜报贴到了另一家祥兴铁工厂的门口。当报喜队的工人发现贴错了,准备把喜报揭下来的时候,却被祥兴铁工厂的工人们坚决阻止了。
“不准揭!”祥兴铁工厂的工人一齐拥上护住了浆糊未干的喜报,激动地说:“贴上去了可不能再揭,大家都要走社会主义,我们迟早也会批准的。”
一个要揭,一个不给揭,就闹了起来,两边的工会干部出来调解也还是不行。这个难解难分的纠纷一直被提到了上海第一重工业局,最后因为祥兴铁工厂也具备了合营的条件,工厂资方已经两次提出申请,重工业局决定也批准并入公私合营恒新机器厂。祥兴铁工厂的工人们高兴得什么似的,他们终于把这张大红喜报争取到了。
这个有趣的纠纷,生动地反映了上海私营企业工人们向往社会主义的急迫心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上海几百个被批准公私合营的私营企业工人们,都把批准公私合营的这一天叫做“难忘的一天”,谁都想在这一天留下一点纪念,来永远鞭策和鼓励自己。有的穿上新衣,集体到照相馆去合影,在照片上写下大家今后的决心;有的买了几十份当天的报纸(报上登着他们工厂公私合营的消息)寄送给亲友们珍存;有的买了新的日记本,从这天起开始写新的日记,在第一页上用大字写着“从今天起我要开始新的生活。”在这一天里,平时脾气暴躁的,变得笑容可掬;平时郁郁寡欢的,变得喜气洋洋;平时吵架不说话的,重新握手言欢;平时不爱活动的老年职员,也变得像青年人一样活跃。多少平时不能想像的奇迹,都在这难忘的一天里发生了。
在上海各马路上人山人海的庆祝人群里,也有许多资本家,他们和工人们一起焦急地等待报喜队的到来。当报喜队送来了批准公私合营的喜报,他们立即走过去,庄重地接过喜报,把它贴在自己的工厂和商店门口,接着激动地鼓起掌来。
这几个月来,资本家们的内心生活也是异常紧张的,毛主席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在学习会上,他们痛述了许许多多在旧社会时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剧。他们说:解放前的上海市场,就好比是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的那个鱼池,满池子大大小小的鱼虾,整年在水里追逐着,吞吃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吞虾子,最后都难逃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吞吃。今天,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前途一致起来,才有个人的前途、马路上一片欢腾的爆竹声,工人们庆祝公私合营的热烈场景,国家建设几年来的种种伟大成就,都告诉他们社会主义激流是不可抗拒的。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愈来愈多的资本家送出了要求公私合营的申请书。在十二月十六日一天中,上海黄浦区的有关机关就收到了十二个行业联名申请公私合营的申请书。有的资本家和工人们坐下来一起商量如何改善生产,为争取公私合营创造条件。
几个月来已经有许多资本家走到了公私合营企业的新岗位上,他们欢喜地发现自己的路是走对了。我访问了过去私营面粉厂的几个资本家,他们告诉我:过去他们整年为企业耽忧,跑银行,“轧头寸”,四处奔波,懂技术的荒废了技术,管理企业的也从不过问企业管理,甚至连家庭生活都不安宁。现在,他们在公私合营企业里,工作、学习、生活都很有秩序,懂技术的重新温习技术,有其他专长的也有了施展机会。他们开始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有的甚至连体重都增加了。我访问的阜丰面粉厂资本家孙陵方,现在担任了工厂副厂长,专门管理生产,经常下车间向工人们请教,商量,三个月来他已经开始熟悉了业务,工厂的生产有了很大增长。过去工厂一天只能生产面粉二万四千包,现在一天已经能生产三万九千包。
“不能把旧作风带到新企业里去!”这是上海批准公私合营的企业工人们普遍的行动口号。他们一批批的出发到国营厂、店去学习先进经验;他们主动提出取消旧企业的各种陋规,订立新的工作、生活制度;他们提出了各种改进今后工作的建议和保证。过去劳动纪律不好的,变得工作积极负责;过去学习不努力的,现在努力学习技术和文化。在这些企业的顾客中,在上海的报刊上,传诵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有的顾客在意见簿上写道:“这次来到你们这里,觉得每个人都变好了,比公私合营前完全不同了。”事实上也确实完全不同了。
私营鸿康油漆厂有个青年工人陈立兴,过去一有空,就一个人在那里起劲的学玩魔术。别人问他“玩这干什么?”他说是“学点本事,将来工厂垮了好过日子。”谁劝他都不听。当私营油漆工业批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的一天,这个青年人高兴得跳起来,指着那一堆平时爱不释手的魔术器具说:“伙计,今后要和你分手了,我得好好学技术,你以后到庆祝晚会上再来显显身手吧。”
在批准筹备公私合营的第二天,上海知味观酒菜馆的许多职工聚在一起,拿了蜡鎯头,乒乒乓乓地把几十把锡酒壶凸出的底肚敲平了。原来这家私营酒菜馆的酒壶是特制的,它的底肚凸出,酒壶外表看来很高大,酒的容量却很少,说是装一斤,实际上只有十四两。职工们觉得这种不老实的经营作风在企业公私合营后再不应当存在了,于是在服务员张友昌的提议下,大家把酒壶的底敲平了,还将每把酒壶认真作了检核,做到容量完全准足。
在永安公司,钟表部职工钱绍坚和包文泉把很久以前留存下来的一只只积满灰尘的破旧时表搬了出来,掸去了灰尘,细心地修理,决心要把它一只只都修好,销售出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工人们劳动的双手解放了,无穷无尽的潜力迸涌了出来,无数提高生产的可能性都变成了现实。上海许多厂公私合营还只有二、三个月,但是几乎所有公私合营的工厂产量都增长了,产品成本都显著降低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新产品制造出来了,工人们的技术迅速进步了。当车间把一张张生产捷报送到厂长室的时候,甚至使得企业的领导人都惊讶得不敢相信。十二月四日,一艘载重五百五十吨的新驳船从船坞里驶进了黄浦江,这艘新船是公私合营了才三个月的新建船舶修造厂工人,用四十天时间造成的。当这艘闪闪发亮的新型大驳船在欢迎的人群面前出现的时候,造船工人们和造船业的资方人员都受到很大的感动。因为以这样的速度制造这样的船只,在这些小船厂的历史上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奇迹。
上海马路上欢悦的爆竹声还在轰响,社会主义改造正在更深入地进行中。上海工人阶级按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将要继续采取和平改造的办法,逐步消灭最后的一个剥削制度。新年前夜的上海,到处充满着生气勃勃的景象,越来越近的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鼓舞着人民,到处是笑容,到处是歌声,到处红旗飘扬,一切都表明着和平改造的胜利。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党的政策的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