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打造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名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采访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12
第3版(国际)
专栏:

打造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名片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采访后记
本报记者 黄晴
  9月下旬,在文化部的组织下,记者对马耳他、法国和埃及的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采访,对设立驻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必要性及其功能和现状有了一点直接的感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开始在国外设立文化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先后设立了220个中心或文化教育办事机构,法国设有134个,德国有127个,意大利有86个,日本有21个。美国则在许多国家设有美国之家或美国中心等类似机构。冷战时期,苏联在国外共设立了52个文化中心,许多其后为俄罗斯继承。韩国、印度等国也在国外设有文化中心。中国目前在毛里求斯、贝宁、埃及、法国和马耳他设立了文化中心。
  各国设立文化中心的模式各异,但均为负有国家使命的行为,这反映了当代国家意识到文化影响力的巨大作用,为提升自己的软国力、宣传本国政策、树立本国形象而采取了这一措施。记者在法国和埃及顺访了英国文化中心,深感英国在推广英语上不遗余力。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不仅使主流英语国家获得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甚至使英语教育本身也成为获利颇丰的产业。美国在马耳他没有文化中心,但美国大使在参加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式时对记者说,电视电影就是美国的文化中心。
  近代以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积贫积弱的地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代表似仅为中餐。此后又出现了“功夫”这一中国文化符号,但这也主要是靠西方影视塑造的。20世纪后半叶,中国走上了独立复兴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大为提高,学习中文的热潮开始形成。法国、埃及和马耳他的中国文化中心相继举办了汉字展,参观者兴趣浓厚。以埃及为例,在13所综合大学中,有两所正式设有中文系,另有8所强烈要求开办中文专业,现有学习中文的学生约550人,比以前大为增加。在埃及中国文化中心,记者参加了一次“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的讲演活动,埃及青年学习中文的浓厚兴趣和踊跃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法国,记者采访的法国人士都谈到法国人关注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法国外交部远东处处长阿班苏尔认为,设立法国中国文化中心,与法中文化年活动大体同步,时机很好,符合法国人了解中国的期望。法国人不仅希望了解传统的中国,更想了解在世界各种潮流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对法国人来说,进行两种文化的对话,了解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人生的丰富。“9·11”事件之后,人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文化差异可以产生争端和冲突,增进相互的文化了解,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法国有一位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收藏者亨利,他在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过收藏展。他认为,法国人有尊重文化特性和独特的美的创造力。在去贵州的外国旅游者中,法国人最多,他们喜欢发掘旅行中的人文内涵,风景里有人,最重要的是人。巴黎国家歌剧院院长余嘉认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提供了一个两国人民的交流之桥,尽管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了方便的交流方式,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是不可替代的,否则,把自己封闭在机器前的人类可能会消亡。
  在马耳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是马耳他总统德马尔克的提议,他亲自参加了中国文化中心的开幕仪式。他认为,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不仅应该是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应在欧洲—地中海地区起到文化辐射交流作用。
  综上所述,从已建立中国文化中心的几个国家的情况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客观条件均比较成熟。从中国自身的情况看,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水平,对外联系水平提升很快,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理解,这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这一大课题中的必要步骤。(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