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深圳:做好“协调发展”大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13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深圳:做好“协调发展”大文章
王茂亮 张惠屏
  今年前9个月,深圳市获得了“双胜利”:抗击非典实现“零死亡”,GDP增长16.7%。然而,与此同样重要的是,协调发展理念正在深圳各级干部中形成。
  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今年视察深圳时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不仅仅以GDP论英雄
  今年6月初,抗击非典的斗争还处在最后决战阶段,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在深刻思考应从非典中吸取什么教训。市委、市政府认为,通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只关注GDP的数字,更要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与经济同步发展,将难以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只要是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有时即使牺牲一些经济利益,牺牲一些发展速度,多花些钱,也是完全应该的。像治理河流污染和环境卫生,虽然投入很大,不像盖幢楼、修条路、上个工程那样立竿见影有让人看得见的“政绩”,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好。
  “协调发展”,摆上了深圳最重要的位置。20多年来,深圳的GDP年均增长30%以上。深圳干部一直以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自豪。如今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不仅仅以GDP论英雄,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深圳的相当部分干部来说,是个新课题。
  怎么推进“协调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办法之一是:教育全市干部树立协调发展的政绩观,并改变干部考核思路和办法。
  10月2日,深圳各大报纸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重大交通事故每天通报,将行政区域、死亡人数、事故地点、所属(镇、街道办)辖区交警中队和有关部门责任人的名单全部向社会公布。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更是一种公开考核干部政绩的新形式。
  在深圳,除经济发展指标之外,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还有许多新内容。
  围绕解决深圳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突出矛盾,市委、市政府将解决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社会治安等问题,将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等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均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深圳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还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并考核。
  事关提高公民素质的市民受教育程度,镇、村建设图书室,社区建体育设施等也都列入干部考核范围。而且,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和今年都将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列为议案,跟踪监督落实。
  非典袭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不仅迅速健全城市应急系统,决定投资8亿元建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同时还就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突发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健康教育体系等八大体系建设,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明确任务。
  对于群众反映的少数公安机关不破不立,片面追求破案率的情况,深圳市调整了对公安机关的考核指标,不把破案率作为衡量公安机关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是把公安机关有案必接、如实立案、尽力破案作为考核内容。从2003年8月起,市公安局对每件报案必须向事主出具报案回执,并提供可供查询的电话号码,以便群众查询案件办理进展情况和进行监督。
  对外来劳务工最低工资、欠薪保障、人身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更是深圳考核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核干部什么,干部就干什么。协调发展正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
  从“打工仔”到兄弟姐妹
20多年来,深圳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700万以上,而户籍人口到目前为止只有140万左右,外来劳务工的数量达到300多万人,远远多于户籍人口的数量。
  深圳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300多万劳务工的汗水,不关心劳务工,就没有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外来劳务工。
  工厂关门、酒店倒闭、企业资不抵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有发生。一些破产企业拖欠员工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的工资。深圳的欠薪保障制度,为包括外来工在内的企业员工精心编织了一张保护网。随着《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欠薪保障条例》的实施,在171件劳资纠纷当中,已有20239名员工受益,拿到了欠薪保障基金垫付的2289万元工资。
  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一度是深圳的一大难题。深圳市在努力扩大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工子女入学的同时,鼓励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在非户籍人口高达90%以上的宝安区,民办教育已形成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企业办学、中外合办和租赁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今年还诞生了两个民办教育集团。该区中小学学位从4年前的不到11万个,增加到现在的19.4万多个。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说,现在不管是本地生还是外来工子女,宝安已实现了适龄中小学生人人有书读。而且,民校高考800分以上人数已占到全区总数的1/3以上。今年高考,全省历史单科“状元”刘九源和全市物理单科“状元”窦忠良,均出自宝安民办学校。
  在深圳,外来劳务工当选人大代表、团市委领导已经不再是新闻,深圳早已把外来劳务工视为一家人,他们和户籍人口一样,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深圳围绕外来工权益保障问题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劳务工条例》、《劳动合同条例》、《最低工资条例》等一系列法规。2002年9月,深圳还为广大劳务工“度身定做”了一本法制教育读本——《深圳市劳务工学法用法读本》,免费送给每一位劳务工。
  民心工程“净畅宁”
  今年7月开始,深圳市以“净化城市环境,畅通城市交通,安宁社会秩序”为目标,全面推进“净畅宁工程”。这是深圳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全市部分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车辆拥有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加之“带状城市”的先天不足,时常造成交通堵塞;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带来了比较复杂的治安形势。
  非典过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市民的公共利益,更多地关注民生:让老百姓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吃上真正放心的食品,让人人出门放心、行走舒心、在家安心。把深圳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市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去查看,亲自体验市民生活,实地了解群众疾苦,面对面倾听市民呼声。情为民所系,必然权为民所用、利民为所谋。今年7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即推出了关乎千家万户的“净畅宁工程”。市政府还把“净畅宁工程”的《实施方案》在深圳各大报纸全文刊发,动员人大、政协、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市区政府及公安、环保、城管、消防等部门雷厉风行,打击路面“两抢”行动,“秋季破案大会战”,狠狠打击犯罪分子;警察上路疏导、科学完善路网,让市民出行顺畅;治尾气、查噪音、排污水、清垃圾,净化城市环境……
  据调查显示,有77.6%的市民认为实施“净畅宁工程”很有必要。两个多月来,深圳交通堵塞明显缓解,汽车尾气污染、恶性刑事案件和“两抢”等得到有效遏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78.4%的市民认为“净畅宁工程”有效果。
  以规划为龙头搞好国际化城市建设
  深圳市已经把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正致力于提高规划水平和建设标准,以实现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高标准的协调发展。
  在深圳,特区内的“城市形态”与特区外的“农村形态”也制约着深圳协调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努力将城市规划覆盖到特区内外2020平方公里。
  今年,深圳加快了卫星新城的规划建设。今明两年重点搞好3到4个卫星新城建设,按照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思路,优化城市布局,加快特区内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把中心区与边缘城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大城市体系。
  今年8月,深圳对城市规划标准作出了重大调整:特区内外统一建设标准。新标准体现了特区内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将原村庄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城市用地范畴,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分类,首次在用地分类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上将特区内外统一。同时,统一了特区内外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规划全市绿地率应大于45%,绿化覆盖率应大于55%,绿化面积覆盖全市一半以上。
  延伸特区内外的干线道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一横八纵”干线道路年内启动,其中最重要的“一横”——南坪快速路已经开工,明年底实现主线通车。覆盖全市的“三环九射”大交通规划已基本确定。
  在加快特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还高度重视特区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从1995年起实施的“同富裕工程”,就是为了使欠发达地区富起来。近两年,工作力度不断加大。8年来共投入44亿元扶贫帮困,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比1995年增长了1.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05倍,基本解决了行路难、上学难、照明难、通讯难、就医难,为欠发达地区与全市一起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