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根植沃土续辉煌——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6
第2版(要闻)
专栏:

根植沃土续辉煌
——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洪岩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地处豫东的项城市又是河南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作为世界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世界上唯一用小麦生产味精的企业,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就是从项城这个麦穗飘香的地区成长起来的。
  从2000年开始,莲花集团依托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刀阔斧进行技改,率先利用小麦替代玉米生产味精。短短几年时间,味精生产能力达30万吨,年小麦加工转化能力达100万吨。2002年,莲花集团稳居全国同行业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产值39亿元,利税2.62亿元。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莲花集团董事长李怀清信心百倍:“今年是莲花集团成立20周年。可以说,我们的前20年是辉煌的。我们有信心续写辉煌!”
  “近农富农”———促进企业农户互动互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价格提高,莲花集团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
  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君回忆,几年前,企业管理人员到当地一个粮管所考察玉米存储情况,却发现仓库中的小麦堆积如山。一问才知道,整个豫东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价格相对便宜,农民种小麦挣不到多少钱。“如果能用小麦替代玉米生产味精,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转化当地富余的小麦,增加农民收入。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近农富农,反哺农业。”他的想法与集团董事长李怀清不谋而合。经过研究和论证,莲花集团从2000年开始,投入近6亿元实施技改,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味精生产的主原料。
  莲花集团大规模的小麦深加工能力很快就为当地农民的富余小麦提供了一个出路。他们积极在农户中推广良种小麦,优选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农户签订优质优价的收购合同。集团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优质小麦。同时,为了解决小麦品质问题,他们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实施500万亩良种小麦基地建设。据项城市农委的同志介绍,仅莲花集团推广收购优质小麦一项,当地农民户均增收就达百元以上。
  “吃干榨净”———拓宽小麦加工转化途径
  在莲花集团,莲花人将拉长小麦生产链条比喻为要“吃干榨净”小麦。
  他们首先对周边市县三个闲置的面粉厂实行租赁经营,将过剩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形成了年产45万吨面粉的生产能力;然后,运用谷朊粉分离技术,对面粉进行再加工,将面粉中对味精生产无用的蛋白质———谷朊粉分离出来,形成了年产4万吨谷朊粉的生产能力。
  而谷朊粉,则是莲花集团在小麦资源综合利用中推出的拳头产品,是继味精之后的又一个主导产品和利润增长点。
  此外,他们还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家“十五”计划中“小麦深加工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同时,他们利用小麦深加工副产品,扩大饲料生产。
  据测算,1吨玉米生产味精所带来的副产品价值为250元,而1吨小麦生产味精所带来的副产品价值则达到了800元左右。
  “变废为宝”———推动生产生态良性循环
  莲花集团是运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味精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有机废水。1995年以来,莲花集团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治污设施,于1997年底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严格验收,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然而2001年,莲花集团在技改过程中,对引进的国外小麦淀粉生产线进行试车,一度出现用水、排水不能平衡的问题。今年1月,由于污水排放出现波动,企业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严厉批评和经济处罚。
  这次事件大大激发了莲花集团解决小麦加工中的环保技术难题的决心。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现在小麦加工用水已形成封闭循环,达到了零排放的目标。
  莲花集团进一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把味精生产中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转化为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把粮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皮综合利用,转化成新型饲料原料。
  目前,莲花集团的环保实现了平稳、连续、正常运行,环保产业已在莲花形成。他们最近成立的环保产业公司年增销售收入1.8亿元,利润可达千万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