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郑州开发区舞起经济发展龙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6
第6版(专页)
专栏:

郑州开发区舞起经济发展龙头
  本报讯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郊的国家级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郊的国家级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撑开两只强有力的臂膀,舞动着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截至去年底,郑州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230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6亿元,工业产值477.5亿元,税收收入21.39亿元,出口创汇3.344亿美元,协议投资额25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7亿美元。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620个,协议投资额201亿元,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20家,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34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
  建于1988年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已建成10平方公里,是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满科技项目。新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大学、郑州工程学院等院校已进区建设,国家“863”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烟草研究院、煤炭科研所等科研机构也陆续进区,随着一批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郑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已初见规模。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已开发10平方公里,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0年来,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功能、外向型、综合型开发,是中原地区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的前沿阵地,是郑州市拉大城市框架的战略支点。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曼公司、日本尼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进区投资。
  两个开发区在领跑郑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领跑着河南省的高科技发展。目前,在河南省科技厅认定的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25.5%来自郑州高新区,总数达到276家,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郑州高新区企业利润率达到11%,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
  近年来,郑州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中,准确定位,注重发展自身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化了自身优势。
  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迅速积累智力资源。高新区先后与省科学院、天津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建立了孵化双向交流友好合作关系,中科院、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5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区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占地1600亩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占地4000亩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已落户高新区。1999年以来,该区共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024家。
  抓好创业中心建设,增强对科技成果的孵化能力。高新区创业中心作为国家级创业中心,设计规模15万平方米,已建成孵化基地4.35万平方米,在建孵化基地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443家。
  建立专业产业园区,培植主导产业。高新区目前已建成中部软件产业园、超硬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等多个专业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一区多园”、“园中有园”的发展格局。中部软件产业园已引进软件类企业60家,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有1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入驻,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超硬材料产业园引进企业10家;光机电产业园占地138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1999年以来,各园区共引进企业73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8亿元。经济开发区先后创办了高科技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河南省软件园,设立了郑州出口加工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电力器材等主导产业。
  优化软硬环境,培育和吸引名牌企业。高新区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出了一批知名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两个开发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建立了项目引进激励机制,形成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牢牢把握“三为主一致力”(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向,着力引进高、大、外、名项目。三是加强招商策划,挖掘招商主题,提高了招商成效。
  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吸引上市公司进区投资。已有5家上市公司总部、19家上市公司分支机构设在高新区。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上市。
  优惠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服务、健全的机制、雄厚的财力支持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使郑州两个开发区成为投资者理想的创业之地。(戴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