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发展重大技术装备 振兴装备制造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7
第1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重大技术装备 振兴装备制造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当前全国人民正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在“十五”、“十一五”及未来20年中,“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四个特大型工程,以及电力、冶金、石化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对重大技术装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装备制造业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早在1983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成立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在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在国务院各综合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了机械、电力、冶金、石化、铁道、交通、水利、纺织等10多个部门,对核电、三峡水利枢纽、大型火电、超高压输变电、大型露天矿、大型冶金、大型乙烯、大型化肥、大型煤化工、沙漠及海上石油钻采、北煤南运等重大工程所需关键设备进行攻关,拉开了跨部门大协作、共同搞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的序幕。
  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国产装备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也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
  电力工业中,目前在运行的200多套300兆瓦和40余套600兆瓦火电机组,国产机组分别占了70%和25%;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已实现10年安全满发,二期600兆瓦发电机组已投入运行。
  冶金工业方面,以宝钢二、三期工程为依托,通过与国外合作,掌握了连铸和冷、热轧技术,已为宝钢、武钢、攀钢、舞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相继提供了2050毫米热连轧、2030毫米冷连轧、1700、1350和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以及4063立方米高炉、450平方米烧结机等成套设备。
  石油化学工业方面,1996年我国第一台6000米电驱动沙漠石油钻机研制成功,现大型石油钻机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已批量出口;千万吨级炼油厂、300万吨加氢精制、15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30万吨乙烯和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主要设备大都由国内提供。
  此外在北煤南运、大秦线电气化铁路、大型煤码头装卸设备、大型浅吃水运煤船舶;1000万吨和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等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国产装备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电力、冶金、石化等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增长,机械工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国机械工业完成总产值1.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39%,完成销售收入1.7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1%。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7%,完成销售收入1.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91%。
  国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成套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具备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面对当前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高峰和用户追求世界最先进工艺装备的新形势,除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努力外,迫切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与统一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装备不能长期依赖进口。当然,提倡国产化也并不是盲目追求百分之百国产化,对国内确实还不掌握技术或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的产品和设备,应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通过捆绑招标,促使外国公司与国内合作,向我转让技术,支持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多年来正是由于国内装备制造业参与竞争,才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和价格垄断,降低了工程造价,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
  重大技术装备集中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任重道远,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实践说明,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力攻关,重点突破
  重大技术装备多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改项目,投资主体是国家或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应该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需要一个有权威、有协调能力的机构来统一协调。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争取尽快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法”,通过立法来保证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鼓励政策,对采用国产设备的工程给予投资和政策上的优惠,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对重大技术装备中的“首台”、“首套”问题,用户和国内招标单位应客观地对待国内制造企业已有的技术储备,不能简单的以“业绩门槛”排斥国内企业;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为国内制造企业创造业绩提供机会。
  调整机械产品和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当前重点技改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整机进口机械产品可享受减免税,而装备制造业为实现国产化需进口的少量材料和配套件要缴全税,国内制造企业与国外公司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也影响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国产化积极性。因此建议取消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进口减免税政策,对为国产化进口必要的材料和配套件则应实行优惠。
  装备制造业应通过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增强用户采用国产设备的信心。
  打破部门界限,培育一批工程公司,集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为一体,对工程的技术、质量、价格、进度和服务负完全责任,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务院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各用户部门的配合下,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目标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附图片)
  东方汽轮机厂正在进行质量体系现场认证审核。
  (机械工业联合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