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历尽风雨 终见彩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7
第1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历尽风雨 终见彩虹
  为了实现关键装置乙烯“三机”的国产化,制造单位积极攻关,有关领导组织落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 胡资平
  我国石化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是从引进起步的,从1972年至1998年,我国引进化肥、乙烯等装置约300余套,用汇近200亿美元。通过引进,加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使大型石化、化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回顾期间国产化的艰难历程,对当前如何加快发展我国装备工业大有裨益。
  1983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1985年11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物资装备公司与机械部重大装备司协商,对镇海炼化公司新建80万t/a加氢裂化等7套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展开国产化攻关研制。
  560吨重的加氢反应器,当时上海锅炉厂没有制造业绩,镇海迟迟不签订货合同,一拖近半年。时任总经理的陈锦华同志知道后,让镇海的厂长来北京开会。由他亲自主持会议,机械工业部陆燕荪部长也参加。经过协调,镇海才与上海锅炉厂签订了560吨加氢反应器的供需合同。
  1994年,燕山石化公司新建200万t/a催化裂化等装置时,不想采用我们已在镇海取得的装备国产化成果,以国产装备不可靠或尚无业绩为理由,要求富气离心压缩机、重整循环氢压缩机、新氢往复压缩机从国外进口。
  当时任总经理的盛华仁同志知道后,1995年2月,在燕山石化一次大会上讲:“现在有的企业对一些能够国产化的设备,还要坚持进口,而工程设计单位竟然同意企业的意见。如果都这么搞,怎么能够推广国产化呢?当然有些国产化设备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看是成功的,国内能国产化的,应当优先采用。”这次讲话后,催化富气压缩机、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和新氢往复压缩机的国产化成果在燕山得到了推广应用。
  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简称乙烯“三机”。自1972年我国引进乙烯装置以来,所有“三机”都从国外引进。到1995年,二十几年引进70多台,我国的“三机”设计制造业绩还是零。而此时,我国已有了现代化的压缩机厂,加工设备和试验手段已经与国外先进的压缩机生产厂相当。压缩机的设计软件于70年代末引进,二十几年来,沈阳鼓风机厂与西安交大、中科院合作,已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计算软件。利用这些软件设计制造了镇海加氢裂化循环氢离心压缩机,西太平洋200t/a催化富气压缩机、镇海大化肥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完全具备了设计制造乙烯“三机”的能力。1995年大庆石化总厂48万t/a乙烯改造时,中石化副总经理王基铭希望大庆实现乙烯“三机”国产化。
  大庆强调:乙烯项目改造投资巨大、下游装置多,压缩机出了问题影响一大片,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为了增加成功把握,王基铭要求沈鼓厂和杭州汽轮机厂提出风险承担办法和有关措施。
  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国产化由此在大庆走出了第一步。
  1996年,在落实茂名200万t/a渣油加氢脱硫装置加氢反应器国产化任务时,王基铭同志亲自到制造装备的工厂考察。结论是基本可行,只需增建部分设施。定下国内制造4台,其余6台引进。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陈锦华同志也积极支持,落实了国内厂制造的任务。
  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的成就是一个例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