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振兴东北大有可为——访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8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振兴东北大有可为
——访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
本报记者 于青
  4年前,一本《走遍中国东北》的书在东京出版,吸引了不少关注中国的日本读者。书的作者就是江原规由先生。今年10月在无锡举行的中日传媒交流论坛上,记者采访了江原先生。
  记者:在《走遍中国东北》一书中,您谈到中国东北地区总有一天会受到世界的瞩目。请问您当时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江原:我是从1993年3月开始担任日本贸易振兴会(现改称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的。在常驻的近6年时间里,我有幸访问过东北三省的许多地方,了解了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和产业,感到那里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想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告诉更多的日本人,让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块“地理上近,心理上远”的土地的魅力。这就是我写作此书的动机。
  记者:作为“中国东北通”,想必您也很关心“振兴东北”这个热点话题。
  江原:最近一段时间,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相继视察了东北地区,表明了中国政府要全力以赴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我认为中国开始着手发展重工业了。
  记者:您为什么特别关注中国的重工业?
  江原:中国经济正在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可以说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增长。现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外资也纷至沓来。在这两个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轻工业品。中国每年进口700亿美元的设备,这个700亿美元超过了每年对华直接投资额。具体地讲,就是中国用卖掉轻工业产品的收入来购买进口设备。制造设备要靠重工业。中国在哪里可以制造设备呢?我认为只有在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是,这里存在能够生产重厚长大产品的全套产业基础,也就是说这里是拥有重化学工业基地的地区,这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去年9月和今年6月,沈阳相继成功地举办了设备制造业展览会。我相信,中国只要建成了自己的、连接世界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就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记者:您认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江原:东北地区的确存在着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旧体制、保守性。东北地区的潜力,在海外还不太为人所知,而这个地区负面消息却被大肆渲染。还有因为缺乏了解而存在的偏见。常有企业界人士问我:中国东北是不是太冷啊?我说:“加拿大的渥太华、美国的芝加哥,你说冷不冷?与之相比,哈尔滨的纬度并不高。”我真心地希望大家更多地向世界宣传东北地区的潜力。
  记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与合作,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一环。日本和周边国家对于“振兴东北”有何反应?
  江原:今年8月初,我陪同30家日资企业人士到沈阳、丹东和大连参观考察。许多参观者都认为辽宁省的重化学工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其中一位参加考察的大企业驻北京代表立即把考察情况汇报给日本总部。公司领导层立即决定来华考察。10月,我还有两个“东北日程”,一是陪同3家日本大企业代表前往东北地区考察,二是参加在吉林省珲春举行的以东北亚物流为主题的论坛,将有日本、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的代表参加。我在《走遍中国东北》中写道:“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大力合作,生产出重厚长大的产品,利用西伯利亚铁路向欧洲出口,这一天必将到来。”我认为东北地区具备吸引外资的魅力。
  记者:东北地区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相比,有什么优势,发展前景如何?
  江原:珠江、长江三角洲的深圳、浦东,其发展变化是从无到有。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是从有到有,即从有潜力变为有实力,从旧貌变新颜。东北地区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从制造轻薄短小到重厚长大产品的全套产业基础和丰富人才;二是具有矿产、农业资源;三是占据地理优势,与俄罗斯、朝鲜和蒙古接壤,与经济关系密切的日本、韩国邻近。由北京、天津和青岛构成的渤海经济圈,从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来看,大于珠江、长江三角洲。如果加强东北经济圈与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交流,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如果北方的重工业与南方的轻工业协调发展,如果与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携手合作,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