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如何理解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8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学习《决定》答问解读

如何理解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刘鹤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七项任务,理解这七项改革任务要注意把握三点。
  一要理解改革任务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的高度统一。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相结合的伟大事业,改革采取了整体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先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取得突破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中,有四项是已经提出、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有: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有三项改革任务是根据新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包括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实现这些任务,对于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是改革新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二要理解改革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高度注重市场体系的完整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任务,更重视现实针对性,根据发展中的新问题提出改革的任务。如果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场的有序竞争、政府公共职能转变等问题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对外开放的大好局面就难以持续;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保障,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等问题,就难以保持社会的持久稳定,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要理解改革任务的实现程度和可操作性。对七项任务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强调的是“完善”,因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对建立城乡协调的体制,强调的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的;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形成机制,而不是建立体制。总之,七项任务是综合要求,理解这些任务的具体内容,则需要结合《决定》的其他各个部分深入学习。另外,这次《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提出的任务都是可以操作的,文件写上的都是要求办到的,一时办不到的也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指导原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