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挑战高原难题的筑路勇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8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挑战高原难题的筑路勇士
刘德联
  在巍巍昆仑山、茫茫雪域高原,担负青藏铁路建设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在指挥长许兰民的带领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提前完成二标段施工任务后,又提前66天完成十二标段线下工程任务,在海拔4700米的生命禁区创造人间奇迹。
  中铁十四局集团承担的三标段和十二标段,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纳赤台至西大滩和可可西里无人住的五道梁。这里高寒、低氧、大风、冰雪交织,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0%,被称为世界第三级,人类生命禁区!
  接受任务后,派谁出任指挥,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场硬仗、恶仗。集团公司党委经过认真比选、研究,最后选定1987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在泰曲等多个工程项目中担任指挥长并出色完成任务,年仅36岁的高级工程师许兰民。
  攻克高寒缺氧的战役首先打响。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保领导机构,组建由2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保中心。投资600万元,配备氧气瓶(袋),在五道梁工地建起高压氧舱,保证职工随时补氧,给每个职工配备毛皮大衣等防寒用品,在职工住房安装保暖透光的活动板房,加高地脚,隔离冻层。同时,为职工配备救护车、心电图机、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和420多种抗高原反应及救治患者的药物,一旦职工出现病情,不出工地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冻土施工是一道世界性铁路建设难题。为了破解这道难题,许兰民指挥长把铺盖搬到海拔4700米的五道梁土地,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现场攻关活动。钻机不停地往下钻孔,工地上雨雪交加,手指甲大的冰雹铺天盖地,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劈头盖脑砸到许兰民头上。许兰民不停地记录数据,抓起钻出的冰块翻来覆去细看,他要详细掌握冻土情况,摸清冻土脾气。经过半个月的实地探查,探明了29公里管区的冻土分布情况。
  十二标段以桥代路四公里变更补强,2003年5月才到施工图纸,工期迫在眉睫。许兰民昼夜在工地解决难题,恶劣的天气加上过度的劳累让他患了重感冒。在高原,感冒最容易诱发肺水肿、脑水肿,危及生命!许兰民坚持在工地一边输液,一边指挥施工。大家看到他日渐消瘦,劝他到山下休息几天,怎么劝也劝不动,他说:“冻土难题不攻破,任务不完成,就是死也不离开工地。”
  许兰民的心血没有白费,29公里冻土施工难题不仅得到破解,他在三标段组织的风沙路基防护技术、湿地与冲击滩地路基施工技术还在其他标段中被推广应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