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南丁格尔”——司堃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8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中国的“南丁格尔”——司堃范
  司堃范女72岁。退休前任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退休后的的司堃范放异了高薪聘请,毅然决定将护理工作由医院转向社区、转向家庭。
  退休第二天就到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将自己志愿为社区内孤寡老人服务的想法作了汇报。她骑着自行车,挨家逐户楼上楼下地走访,用了整整三天,摸清了该社区需要提供服务的孤寡老人的情况。这些老人几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她为这些老人一个个地建立了病历档案。15年来,司堃范从不间断地照顾着29位孤寡老人,累计上门护理达6200人次,为这些孤寡老人减轻了病痛,充实了生活,增添了欢乐,延长了寿命。用自己的劳模津贴约8000余元为孤寡老人买药。为孤寡老人检查身体、买药送药,陪护到医院治病,聊天做思想工作等。司堃范是一位细心人。在热情为孤寡老人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她从多年护理经验中深感老年人的孤独比疾病更危害身心健康,心里的疼痛比身体的疼痛更难忍受,更难治疗。为此,她就把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去做。有一天,司堃范看到陈大娘躺在床上发愣,经检查血压脉搏都还正常,司堃范在与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20多年前失去丈夫,自己又没儿没女,不如趁现在还没瘫,自己把自己弄死算了。司堃范对她说:“你血压偏低,不会偏瘫的,有病不怕,我来照顾。”从此她们成了知心朋友。用诚心消除孤寡老人疑虑、用热心驱散孤寡老人心病、用爱心减轻孤寡老人病痛折磨、用心血浇灌志愿者之花茁壮成长,在她先进事迹的鼓舞和积极倡导下,社区志愿者队伍由原来不足10人发展到目前的150多人,使社区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有句古诗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是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养生之道。而退休后的司堃范的说法、做法恰恰相反,她是奉献余热,温暖他人。今年她虽已72岁,但她仍然牢记说过的话:只要我肢体还能够活动,心脏还在跳动,我将永无休止的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让共产党员的旗帜永远飘扬。1985年她获得第三十届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