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奔腾吧,友谊的河——记我国派遣援外医疗队4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3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体育)
专栏:

  奔腾吧,友谊的河
  ——记我国派遣援外医疗队40年
  本报记者 白剑峰
  从撒哈拉沙漠到地中海,从非洲热带雨林到茫茫高原,到处都流传着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故事。40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医务工作者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遥远的异国,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友谊长河。
  1963年,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瘟疫横行,缺医少药,阿尔及利亚政府吁请国际社会紧急救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刚刚度过3年自然灾害的中国迅速派遣了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队”。
  以此为起点,我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大洋洲的6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务人员1.8万人次,诊治病人2.4亿人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医疗队不仅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成功地开展了心脏手术、巨大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其中,613名队员获得有关国家颁发的“总统勋章”、“骑士勋章”等。
  创造生命奇迹
  1995年10月5日,一条新闻在苏丹引起了轰动:在当地较差的手术条件下,中国医疗队成功完成了苏丹第一例断指再植术,填补了该国医学史上又一空白。
  4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克服了气候恶劣、药械短缺、生活艰苦等诸多困难,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他们还将中国传统医药、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带到受援国,成功地治疗了一些疑难杂症如关节炎、颈椎病、失眠等。在一些地方,针灸被称作“中国魔针”,中国医生在患者眼中“像上帝一样神明”。
  1998年9月,在喀麦隆一所公立医院,一位患病10年的腹部巨大肿瘤患者慕名来找中国专家。她曾到首都多家医院就诊,但都被医生判了“死刑”。中国医疗队外科医生马忠良检查后发现,病情相当复杂。要切除这样的肿瘤,即使在中国的大医院里也算高难手术,而这里手术器械缺乏,连血库和像样的麻醉机都没有。经过精心准备,9月17日上午,手术开始了。腹腔打开后,医生发现肿瘤与其他组织粘连严重。由于肿瘤遮挡,马医生只好一寸一寸地摸索。经过3个多小时,一个重达3.75公斤的肿瘤被完整切除。这一手术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几个月后,当中国医生再次看望患者时,老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非洲舞蹈,她激动地说:“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东方的白求恩”
  在埃塞俄比亚一座秀丽的山冈上,绿树和鲜花簇拥着座座洁白的墓碑,不幸牺牲的中国医疗队队员长眠在这里。40年来,我国共有45名优秀的援外医务工作者献出了生命。
  40年前,周恩来总理曾对首批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说:“你们要当白求恩式的医生!”岁月流逝,中国医疗队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关头,他们常常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20世纪70年代,在也门亚丁省人民医院,一个烧伤面积达80%的患儿被抬了进来。由于烧伤面积太大,急需植皮。可是,孩子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好的皮肤了。我国医生刘庭芳毅然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于是,手术室里并排放着两张手术床,分别躺着患者和医生。外科大夫小心翼翼地从刘庭芳大腿内侧切取了两块约25厘米长、15厘米宽的皮肤,移植到孩子身上。手术结束了,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孩子家长激动地迎上去,热泪不止。他说:“在电影里,我见到过西方的白求恩,想不到在自己的家乡,我看到了来自东方的白求恩!”
  在阿尔及利亚,至今流传着中国医生献血救人的故事。1965年1月,一位牧区的危重产妇来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医院,产妇子宫破裂,流血已经5天,手术需要输血。不巧,医院的存血用完了。时值穆斯林斋月,当地居民白天不吃不喝,要他们献血很困难。紧要关头,中国医生沈行智和徐贤泽毫不犹豫地献出了600毫升鲜血。鲜血一滴滴流进异国姐妹的血管,产妇和婴儿都得救了。多年后,这位产妇总是对孩子说:“不要忘记你的中国妈妈。”
  “中国医生不要走”
  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医疗队和所在国家人民水乳交融,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友好交往的“医疗大使”。每当中国医疗队离开的时候,许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像欢送国宾一样。有的城市将金光闪闪的钥匙赠给中国医疗队,象征着城门永远向他们敞开。
  1996年12月,当得知中国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即将归国时,赞比亚总统率领一批高级官员冒雨驱车350公里,从首都卢萨卡赶往医疗队所在的医院送行。许多群众涌到大街小巷,一边流泪一边挥手,久久不愿离去,不少曾经被救治的患者还高喊:“中国医生不要走!”
  卢旺达是艾滋病高发区,中国医生不仅不歧视艾滋病患者,还采用中药为他们进行治疗,使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医疗队的真诚友好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在大街上,他们只要看见中国人,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稚嫩孩童,都会招手致意,或用不熟练的中文问候一声“你好”。
  中国医疗队在承担大量医疗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传授医疗技术,为受援国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来自安徽的我国眼科专家李军在也门工作期间,收集了大量当地眼病资料,并用英文编纂了《也门眼病图谱》,填补了该国同类医学书籍的空白。也门总统特意拨款资助该书的出版。也门卫生部部长在访问中国时,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专家的学生!”
  中国医生的鲜血曾流进异国兄弟姐妹的血脉,异国人民的鲜血也曾融入中国医生的血脉。湖北一位医生在车祸后大量出血,阿尔及利亚塞伊达省政府动员了一个排的战士火速赶到医院献血。卫生学校的学生闻讯后,也在深夜纷纷涌向化验室,争先恐后伸出胳膊。就这样,塞伊达省的人民献出了总计14000毫升的鲜血。几天后,这位中国医生从昏迷中苏醒了。他感慨地说:“14000毫升血啊,等于换了3次血,我已是塞伊达人了!”
  江河之水奔腾不息,那是流淌着热血与友谊的河……(附图片)
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经常深入非洲部落巡诊,为当地村民看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