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水到渠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03
第2版()
专栏:

  水到渠成
袁洪芳 方青
黑龙江省呼兰县腰堡村(乡),自从1952年开始建社以来,先后建立了五个社;全村除四户地主、富农没有入社外,中贫农全部入了社。主屯(村)201户,有三个社,附属屯92户,有两个社。五个社的土地报酬逐渐由每公顷平均一石四斗降到平均一石(四百斤),车马已经在1955年春天作价归公,规定二至三年内还清,欠款按银行利息付息。主屯的三个社已在1955年冬季取消土地报酬,合并转为高级社。起名叫“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三个社由低级社转高级社的过渡工作,经过了以下四个步骤:
一、从总结生产入手
县区工作组在1955年11月1日到达腰堡村,领导党支部和第一、第二、第三社的主要骨干分子建立了一个过渡高级社的筹备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的第一件工作,是总结一年的生产。1955年全村每公顷地平均比上年增产八百斤。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在220公顷黄土地里铺上了一层黑河土;在270公顷地上增加了作物株数。这些事实说明增产主要是从劳动得来的。
接着检查了这三个社的财务工作,给这三个社算了一次总账。三个社的公共积累包括1956年的生产费用大约有八万元,这说明这三个社已经有了过渡到高级社的物质基础。
二、扫除思想障碍
总结生产以后,便以党的支委会为核心拟定了宣传计划,通过召开各阶层、各类型人的座谈会等方式,宣传了党的农业合作化政策和办高级社的好处。接着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统一了党内思想。
在党员大会上首先批判了第一社副主任于得财的本位主义思想。第一社公共积累最多。如社内公共房子、家具、农具等折价,每一个劳动力可均摊47元,但是第二社只能均摊23元,第三社只能均摊16元。因此,于得财就主张“各社公共积累归各社均分,转高级社后平均入股”。支部认为这种本位主义思想是不符合党的政策的,根据下面两条原则对他进行了教育:一、公共财产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积累起来的,公积金、公益金又是保证扩大生产和发展社内文化福利事业的,应该按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第68条的原则处理,不允许分散。二、“天下农民是一家”,共产党员更应当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不能只顾自己原来的小单位,不管大家。其次是批评了支部委员白万金的严重自私自利思想。白万金是第二社主任,他对待全村公有的稻田不负责任,种稻时派半劳动力来顶整工;并且在春天车马作价归公的时候,设法提高自己的马价,弄得各社作价标准不一致。经过批判,于得财、白万金都作了检讨。这对全体党员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提高了党员的社会主义觉悟,为办好高级社奠定了巩固的思想基础。
在了解各阶层思想动态的时候,发现贫农和下中农几乎是100%主张过渡到高级社。只有少数劳动力不强的和拿不起股份基金的稍有顾虑。对于前一种人,主要是向他们说明高级社经营方面很广,劳力弱的也能有适当工作。对后一种人说明:真正拿不够股份基金的,可以向银行申请贷给贫农合作基金。这两种人很快就解除了思想顾虑。
上中农对转高级社不太积极,分析起来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况:一种以李方为代表,他家一个劳动力,两匹马,一匹马就够他所应交的公有化股份基金,他想最好抽回一匹马,或者把应得的马价抽出来,这样自己就可以保留一部分“固定资产”。一种以周广文为代表,他家有6公顷1亩5分地,转高级社取消地租以后,每年要减少六石粮的土地报酬,按市价值107元。第三种是李向财,他靠着自己有两匹马一辆车入社,便不好好参加劳动,今年才得30多个劳动日。支部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针对各种人的不同思想进行了不同的教育。
三、处理具体问题
各种思想问题解决以后,才开始报名转入高级社。报名的情况很热烈。报名完毕,接着是审查社员,选举管理委员会。共选了管理委员21人(其中四户贫农,十一户下中农,六户上中农),监察委员会委员三人(都是贫农和下中农)。为了加强新社的领导,呼兰县委在取得社员的同意下,委派这个区原来的区委第二书记杜得宝为社主任,村支部书记朱万有当选为副主任。就这样,新的机构产生了。
在第一次社员大会上,通过了临时拟定的社章和原来各社的公共财产一律归社公有的决议;确定股份基金的数目和分摊办法。生产费用、股份基金是按1956年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草料的费用计算出来的,和原来各社留下的生产费用的数量大致相抵。公有化股份基金(主要是车马和一部分农具的折价费)是按劳力摊,社员把自己的车马农具作价入社后,按应缴纳的股份基金数量,多退少补,少数贫苦老弱的社员,可以免交。有劳力但贫苦交不起的,可以缓交,由社代为申请借用贫农合作基金。
四、迎接大生产
燎原农业合作社建成后的第一次管理委员会,解决了劳动组织和生产计划的问题。全社划分了五个生产队:三个旱田生产队,一个水田生产队,一个副业生产队。按照计划,1956年每公顷产量将增加到4,440斤原粮。为了作好生产准备工作,他们在转社前后,已经挖了水田的田埂5,700公尺,又和邻近村一起挖水壕300公尺,还倒了300公顷的粪;他们一天也没有间断秋翻地,已完成了秋翻地270公顷,超过了原订计划70公顷。这就为转高级社后第一年的丰收打下了有利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