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让和平之花绽放时代的芬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01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让和平之花绽放时代的芬芳
  刘虔 杨必坤
  为了永恒的纪念与警醒
  地处湘西武陵山脉南麓沅江支流舞水河畔因屈原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的芷江有福了。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和所有正直的人们永怀欢欣的感激和自豪振奋之情的所在。芷江何处无芳草啊!芷江以抗战胜利洽降之地而闻名于世,所谓“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15日,恶贯满盈、血债累累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总头目冈村宁次随即派遣他的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8月21日至23日,今井武夫在芷江与我方洽降代表正式签署了各项投降备忘录。已成历史的这个今井武夫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九一八”事变后他就是奉天特务机关长、特务头子土肥原的重要助手,1935年任日本驻华使馆副武官,是“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
  媒体这样记录了1945年8月21日上午十一时二十五分,这个败军之将、中国人民的阶下囚出现在日本降机机舱前的情景:
  今井武夫问:“是否可以下机?”
  我方负责接待与警戒的陈少校答:“可以下机。”
  今井缄默无语,面带戚容,走下飞机。三分钟后,在中美宪兵的监护下,载着今井一行五人、插着一面白旗的吉普车随即向他们的住地驶去。站在长约两公里路旁的中美两国军人和当地老百姓群情激愤。“有的举起相机拍照,有的伸出手指表示胜利的‘V’字,有的握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审判战犯’、‘严惩战争罪犯’。也有的敲锣打鼓,唱歌跳舞,鼓掌声、鞭炮声经久不息,今井武夫一行汗流如注,面色惨白。”下午四时,日本请降仪式正式开始。仪式是在原中美空军联队的一栋黑色结构平房里举行的。平房前的空地和左右路口矗立着写有“公理”、“正义”、“和平之神”字样的牌楼,上空飘扬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室内会场按照上下之间长方桌面对面的形式布置。面对孙中山先生遗像和我方洽降代表,坐在下方的今井武夫拱手交出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并签字接受载有中方受降详细规定之命令的备忘录。四时五十分,日本降使起身鞠躬,退出会场。当我方人员和与会记者走出会场时,天公都为之欢呼了,只见东方云幕之上出现了一道七彩霓虹。目睹此情此景,人们欢呼雀跃,频频喊道:“看,看,虹,虹,这是中国虹,中国的吉兆呵!”真是天公有情天知晓,和平就这样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之后,带着数千万牺牲在敌人屠刀之下的中华儿女的体温和亿万同胞的希望来到了人间,来到了苦难深重、受辱百年的中华大地,而地处僻远的小小山城芷江有幸接受第一缕和平之光。
  芷江陶醉了,因为这光荣的胜利。
  但是没有失去警醒,为了这胜利的光荣不会消弭。
  胜利后的芷江十分珍惜历史赋予的这份抗日洽降的精神财富,不断警醒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1946年,一座丰碑式的建筑在城东七里桥洽降旧址旁破土动工,1947年2月竣工,这就是著名的受降纪念坊。纪念坊为大理石雕砌而成的四柱三拱门血字形碑坊,其形其情象征着血的历史、血的记忆与沉思,庄严肃穆,稳如泰岳。上刻十多条楹联和题字,历数抗日的正义、胜利的艰辛、国人的自豪、民族的伟大,可谓气迫云天,震古铄今。
  “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虽然,在十年内乱的“文革”期间这座纪念坊不幸被无端毁损,但“文革”的浩劫一过,天晴日丽之时,便又立即得到修复一如旧制,还新修了凯旋门,立了《受降纪念坊修复碑记》,以示永久的警策,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肩国难的精神。此后,1992年11月,一项更大的保护与发掘抗日文化的工程——芷江洽降城的建设正式启动。这是在保存原有抗日遗存基础上的扩建。整个工程分为洽降纪念区,八年抗战展示区和花卉碑林游0s区。竣工后的洽降城用成千上万件实物遗迹、史料图片和文字记述,较为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更广阔更真实的空间,完整生动地展开了上个世纪在全民抗日烽火的烈焰中芷江大地演绎着的那段独特非凡、名垂千古的历史。一张洽降用过的桌子,一面战火撕裂的军旗,锈斑累累的头盔,作战用的地图,雄风依然的火炮和战机,还有来自敌手的杀人的长刀,落地的太阳旗,求降的电讯记录……林林总总,血迹犹存,硝烟不褪,无不透着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中华民族宁死不屈前赴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正气凛然的英雄气概,同时无情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残忍无道必然灭亡的命运。这些年来,芷江洽降城引发了后人多少家国之情匹夫之思啊!内地游人、台港澳同胞、海外游子,到过湘西张家界的都以不去芷江为憾。今天的芷江洽降城就像安放在家园之中的祭坛,奉献给儿女们的决然是神圣的庄严和永恒的警醒。许多人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发而为文为诗,诗人弘征参观后这样赋诗道:髫龄聆仰受降城,此日怆怀访芷江;千古河山多俊杰,故教华夏免沦亡。跳动在芷江洽降城每一粒石子上的,正是我们民族绵延五千年不死的中华魂!
  让时代诉说和平的尊严与创造
  如果说芷江洽降城的存在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过去,纪念着过去的苦难、屈辱和浴血图存奋起自立的光荣,那么今天芷江城走向开放与繁荣的建设,则展示着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新时代,用我们惯用的语言概括,就是建设全面小康的时代。
  芷江,已经站到了这个伟大事业的行列里。
  芷江,决心用自己独有的风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增光。
  为了这,芷江人立足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提出了发掘区域特色、打造和平文化、建设江南名镇的发展目标。他们并且把这个目标表述为“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工业产业化、旅游国际化”。实现这个目标,芷江人有着丰厚的基础和资源。抗战文化所蕴藏的威力已自不待言。这个文化的另一面,那最实质的品格正是对战争的拒绝、对和平的呼唤和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渴望。这也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因此,以洽降城为代表的这一物化了的精神追求,必将超越种族、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赢得国内外广大民众的共鸣。近年来,国际上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将抗战文化转化为和平文化的工作。芷江与世界同步,在县城文化建设中将抗战文化进一步提炼升华,提出了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再建“和平城”的大胆构想。从去年开始,芷江人民在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筹划带领之下,举全县之力,在开发原有抗战文化的基础上,转入了有着时代特色的新城的建设。经过专家论证的一个个建设项目连袂出台,有序展开。和平广场、和平园、凯旋大道、凯旋花园、芷东新区、芷江机场、上瑞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先后上马,有的已竣工付诸使用。白天,舞水之滨处处传扬着机声与市声的喧响;入夜,广场上耀眼的华灯辉映着绿意葱茏的明山林野的幽静,显得格外明亮。古老的芷江正日新月异地焕发着时代的青春。而开发历史深处蕴藏着的另一种文化资源,也同样为芷江人铺垫了奋然前行的大道。芷江自秦设郡以来,县城芷江镇历史上一直是州、郡、路、府、县治所在地。侗族先民在此繁衍了一万多年,创造积累了灿烂的历史的和民俗的文化,无论建筑、歌舞、服饰、饮食,都有着独特的内涵和色彩。按照“重要景点为轴,滚动开发”的做法,芷江人正极力打造历史的和民族的文化品牌。新建和重建的“中国侗文化城”和“龙津风雨桥”就是被作为精品力作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的。占地三千五百亩的侗文化城集中了侗族歌舞、建筑、服饰、工艺、体育竞技等文化项目,设施齐全,内容丰富,是侗民族文化的大观园。1999年,集资六百多万元重修的龙津风雨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造型独特的水上卧龙,长二百五十二米,宽十二点二米,两侧设厢房式店面九十四间,桥顶为五层黛青琉璃瓦,七座飞檐凉亭高均为十八米,整座桥梁无一钉一铆,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葩,更是侗族文化的艺术宝库。至于清代建造的被誉为内地妈祖庙之冠的天后宫,近年经过维修之后,更显巧夺天工的光彩,而同为清代所建的文庙、奎文阁、黄甲街、索子街等古街古巷和元明时代遗存的编钟、青铜器皿、古窑址等历史文物,一经专款收集整理,抖落历史烟尘,其文化的价值更加惊世夺目。这些人文景观同“群山绕碧湖,舞水泛白浪”的自然风光相依衬,把个僻远清雅的芷江渲染得热气腾腾红红火火。有了这种文化的开掘与发扬,有了敞开大门迎远客的气概,同山外大千世界更紧密的合作,物畅其流,人尽其才,内外促进,互通有无,何愁不能催发社会与经济的更大发展呢?芷江,将以改革开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丰硕果实,见证这片和平与富饶的热土创造美好生活的尊严!
  在和平的钟声里祈愿持久和平
  芷江的领导班子以建设芷江为己任,努力寻找发展芷江的路子。县委书记石希欣、县长彭良棠和其战友们近年来就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以更加开放的步子同山外最广阔的世界对话,激活芷江经济?经过慎密思考与调研,他们提出了以和平文化总揽与整合历史的和民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此拓展与世界沟通的渠道,搭建提升经济发展的平台。今年开始启动、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就是这个设想的具体体现。他们的这个设想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赞同与支持。今年9月下旬,该县与湖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怀化市人民政府分别在怀化、长沙、北京举行了“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礼宾司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六十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海外驻京媒体到会参加。随后发表了近七十余篇关于节会组织情况的报道。向往、追求和平的正义之声的迅速传播,赢得了爱好和平的仁人志士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已居美国华盛顿、年近八十高龄的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系“二战”时期驻扎在芷江的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长、飞虎将军陈纳德的遗孀。她一直关心、支持芷江人民挖掘和平文化资源,1994年,就捐资十万元帮助芷江修建抗日战争纪念馆;此次又为文化节捐赠大量宝贵的史实资料,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今年11月15日至16日同湖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芷江侗族自治市政府承办、湖南省长沙卷烟厂协办的首届节会将本着“规格高、规模小、特色浓、影响大”的原则,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二战老战士、芷江洽降见证人以及美国飞虎队队员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地,举行和平论坛,商讨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发掘侗族文化资源。
  在这届节会上,还有一项活动内容,即举行世界和平钟奠基仪式。为了赋予“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以物化的精神载体,展示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芷江县委、县政府规划将现占地六十四亩的芷江受降园扩建成三百亩的芷江和平园,并倡议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集资在和平园内铸造目前世界最大的和平钟。这座和平钟总高十点二四米(寓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钟体高九点二一米(寓9月21日世界和平日),钟底宽五点八米(寓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日),钟体重约一百三十八吨。钟座以青铜为体,编钟为式,钟面铭记着各国政要的和平题词。当下一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幕之时,承载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祈愿和平的钟声将响彻芷江大地,并将把芷江人民的创造勇气和新的业绩传遍四海传之久远,而世人也必将从这嘹亮的钟声里感知芷江的光荣与梦想,感知和平的劳动不只属于芷江,而且也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世界,属于每一个挚爱自己的祖邦、挚爱和平生活的人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