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呼吁 环渤海经济圈应加快一体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03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呼吁
  环渤海经济圈应加快一体化
  本报记者 陈杰
  “必须尽快实质性地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机制”。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近日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环渤海不亚于长三角珠三角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形成三大经济圈,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根据2002年的统计,这三大经济圈共创造了全国61.2%的GDP,58.3%的工业增加值和86.5%的外贸出口额。
  黄孟复认为,尽管环渤海经济圈还远没有实现经济一体化,但它的国际影响很大。由于它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巨大的潜力开始凸显,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目光,正在逐步变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商业市场。
  另一方面,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也将使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带动的两侧扇型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近200所高等院校和800多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汇集了40多万科研人员。尽管在有的专家眼里,环渤海经济圈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滞后,但在奥运这个“超级引擎”的带动下,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潜力惊人。
  突破行政限制,城市合理分工黄孟复分析说,环渤海经济圈的实质性协调机制还没有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生产力发展程度不一,市场力量不充分是主要原因;观念陈旧是一大障碍;地区保护主义是需要克服的又一大障碍;各类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要素市场建设是关键;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实质性步骤。
  黄孟复强调,突破行政区限制,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形成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公共设施体系,既与世界经济和全国市场有开放的联系,又有相当的区域特色,这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重要思路。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与北京、天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系最为密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