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6阅读
  • 0回复

一个农村有线广播站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04
第3版()
专栏:

  一个农村有线广播站的成长
鹿野
九台有线广播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座农村有线广播站。它是1952年4月1日正式播音的。
九台县是吉林省的一个中等县份。全县90%以上的村庄都建立了宣传网,县城和各区、村之间都架有电话线,每个村子都有电话机。这是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站的重要条件之一。
九台有线广播站现在有五百瓦的扩音机两部,250瓦的扩音机一部。线路共长2,100华里,全线共安设了876个喇叭,分布在全县22个区、180个行政村(全县共有二百个行政村)。这些喇叭有的安设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俱乐部,有的安设在小学校、村人民委员会和各村的主要街口上。
根据九台县建设农村广播网的规划,1955年冬到1956年春要再安装二千个喇叭,另外试建三个无线电化村(就是每院都有喇叭),每个区人民委员会所在地都安一个高音喇叭。1956年底要再安3,500个喇叭,1957年底,再安3,500个喇叭。这样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可以有一万个喇叭分布在全县农村当中,平均每六、七户就有一个喇叭。
九台有线广播站开始建设的时候,县委宣传部就肯定:由于九台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有线广播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适当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广播站在党委领导下,经过摸索,进一步确定了办节目的方针是: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以转播为主,自播为辅。自办节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的介绍,推动农业合作化,鼓舞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农业生产,并且适当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的要求。根据这个方针,三年以来,广播站在向农民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传播文化、科学、卫生知识和动员农民迅速完成紧急任务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1954年9月初旬,有一天要降霜,广播站在头一天就作了紧急动员,全县四百多名干部领导群众立即展开了防霜工作,结果使全县15,000多垧晚熟作物免受灾害。1955年11月中旬,九台县委举办广播大会,通过有线广播站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参加这次广播大会的有两万多人。这次广播大会的收获很大:一、过去一千多名干部到县里开一次“三级会”,吃、宿和路费至少要花七千元。这笔钱就可以办一个有线广播站。用广播大会代替“三级会”,不但省下了这笔钱,还不耽误工作和生产。二、使各地特别是离县城比较远的地区的支部直接听了县委的传达,迅速地解决了他们在宣传中的困难。三、通过这次广播大会进一步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现在,九台有线广播站每天播音两次,中午从11点到12点50分,晚间从6点到8点25分,共4小时15分。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的节目“对农村广播”、“联播节目”和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外,自己办的节目有:“办社经验”、“农村通讯”、“思想漫谈”、农村生产情况和经验、各互助组的生产竞赛的挑战和应战条件,批评表扬、通知和指示、领导工作人员和劳动模范的报告和讲话。另外,还有为农民所欢迎的戏曲和民间优美的音乐节目。时间虽然不长,可是10多分钟到20分钟的自办节目中挤满了各种先进人物和听众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七、八个讲话、稿件和信件,切实而紧凑地传达着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侧面,传达着农村广大群众的声音。农村有线广播站作为一个枢纽,把半径150华里以内的农民联系起来了。
九台有线广播站获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领导机关重视和群众支持。1952年夏天,吉林省委就在全省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方针,并且开始推广九台县发展有线广播的经验。九台县委老早就做出了“一定要把喇叭引向农村,一定要让农民听到广播”的决定。广播站建成以后,县委更把有线广播站当作宣传工作的“半壁河山”,责成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广播站的工作。在各种有关会议上,县委负责同志都经常指出广播对农村群众的教育作用。县委在布置中心工作的时候,还专门提出干部要给广播站组织稿件,协助组织收听等。此外,县委宣传部的有关会议经常吸收广播站的站长参加。
广大农民对建设有线广播站的热情非常高涨。特别是目前,当九台县合作化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农村广播网的建设更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九台有线广播站过去的自架线路50%以上的杆子都是农民自己的,喇叭全部是农民自己购买的。三年来,全县农民在自动维护线路,修补线、杆方面更有许多动人事迹。最近九台县提出要扩建广播站,农民都表示愿意出人出钱,希望在1955年冬到1956年春把喇叭引到自己的村、社和院、舍。这充分表明了农民对建设农村广播网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